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热点 > 正文

找到“罕见”肺癌患者!中国肺癌罕见突变协作组成立

2020-05-15 13:32:37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前都会做基因检测,原因是找到对应的靶点才能对症用药。然而,临床上除了常见的EGFR和ALK基因,还有约10%肺癌患者属于少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很可能因检测不到而失去靶向治疗机会。基于此,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张力教授发起的中国肺癌罕见突变协作组近日成立。

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前都会做基因检测,原因是找到对应的靶点才能对症用药。然而,临床上除了常见的EGFR和ALK基因,还有约10%肺癌患者属于少见的驱动基因突变,很可能因检测不到而失去靶向治疗机会。基于此,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张力教授发起的中国肺癌罕见突变协作组近日成立。

该协作组将在中国抗癌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指导下,携手临床医生、病理专家,联合诊断检测公司、药企共同发起,聚焦肺癌罕见突变诊疗现状,旨在通过创新的合作模式打造完整的生态闭环,提供罕见靶点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检测规范,加强科研合作,并通过患教、检测援助、用药援助等一系列关爱项目,惠及罕见突变患者。

“大部分医院目前还都是一个基因一个基因来检测,通常最多测2—3个基因,因为检测了也很难改变无药的尴尬,但是随着新药研发不断增增加,多基因检测一定会成为潮流。”张力教授指出,肺癌罕见突变协作组首先要“教育”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让大家知道肺癌有哪些罕见的驱动基因,同时要搭建平台检测,让医生找到合适的患者;同时,具有罕见驱动基因的患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参与相关的药物临床试验。

举个例子,在罕见突变基因中,MET突变是肺癌患者典型的罕见突变之一。在非小细胞肺癌中,MET突变患者预后差、对现有的标准治疗不敏感,传统的化疗治疗总生存期仅有半年。

目前针对MET 突变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其中,“沃利替尼治疗 MET 外显子 14 跳变的肺肉瘤样癌(PSC)及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开放标签、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II 期研究结果显示,初步有效率超过50%,这样的结果为 MET 突变引发肺癌的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但前提是通过检测找到这样罕见突变基因的患者。

张力教授指出,有些罕见突变的患者其实也有一些临床特征,比如罕见靶点c-MET基因突变的患者年龄往往在70岁以上,也就是说老年人有这个基因突变比较多。还有一种被称为肺肉瘤样癌的,这种肺肉瘤c-MET突变的发生率会比较高,如果碰到这样的病人一定要去测c-MET基因有没有突变,并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医治。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