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医院 > 正文

精准诊疗阿尔兹海默病,重医一附院构建全链条诊疗体系

2025-04-11 12:02:0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不仅是医疗问题,更是社会问题。4月1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装备处处长廖正步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介绍,作为西南地区医疗“高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够建了“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链条诊疗体系,努力打造阿尔茨海默病诊疗的全国标杆。重医一附院通过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核医学科的优势资源,构建覆盖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精准治疗与标准化管理的全新诊疗模式,已成功入选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装备处处长廖正步

让患者从“跑三四个科室”到“一次定方案”,重医附一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吕洋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筛查比较困难,主要基于认知测试量表、常规实验室检测和结构成像等,我们的诊疗模式其实就是让各个专业科室各司其职,汇总之后给一个综合意见,比如由影像科通过核磁看脑部有没有病变,由核医学看Aβ-PET(β-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量化,神经内科或精神科在用药上给出指导,老年科则牵头做全程管理,我们在各自的专业技术上帮助患者做出最优的选择,减轻患者负担。”

\
重医附一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吕洋在诊室出诊。

在技术革新与临床落地的实践上,实现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干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装备处处长廖正步介绍:“传统对阿尔兹海默病的诊断依赖于医生经验,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尤其是在早期和复杂病例中。我院率先引入GE医疗PET/MR设备,以无创、高灵敏度的方式捕捉大脑代谢活动及淀粉样斑块等病理变化,这个优势对该病有明确的诊断意义,将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窗口提前至症状出现前15年。”

“目前阿尔兹海默病的防治意识普及率较低,且多数患者在中重度阶段才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吕洋主任呼吁,务必抓住早期窗口,50岁的人群就要开始关注自己的记忆了!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提前15到20年,发现自己是否患有阿尔兹海默,早期启动疾病修饰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疾病进展。”

(责编:荆雪涛)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