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医院 > 正文

做手术、传技术……眼科专家这样助力西部脱贫

2020-11-26 20:12:09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11月12日,在新疆呼图壁县人民医院眼科,与阿利拉老人同期免费白内障复明的还有39名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各族老人。这次“光明扶贫行动”,叶剑虽然清楚记得他们这是第二次在新疆开展的扶贫行动,但在西部有多少次,他已记不清了。他只记得,滇黔川渝藏青新7省市,都留下了他和眼科团队的无数次光明扶贫行动的脚印。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邹争春)“老人家,看得见么?”“我看得见了,我看得清楚了!”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主任叶剑揭开蒙在眼上纱布的那一刻,因患白内障、眼前只有光感的77岁哈萨克族老人阿利拉激动得地说:我不再成为儿孙们的拖累了!

11月12日,在新疆呼图壁县人民医院眼科,与阿利拉老人同期免费白内障复明的还有39名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各族老人。这次“光明扶贫行动”,叶剑虽然清楚记得他们这是第二次在新疆开展的扶贫行动,但在西部有多少次,他已记不清了。他只记得,滇黔川渝藏青新7省市,都留下了他和眼科团队的无数次光明扶贫行动的脚印。

复明,扫清脱贫路上的障碍

在我国扶贫战打响之前,有8000多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而这其中有接近60万的白内障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加重,他们逐渐丧失工作能力,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因失明致贫、返贫,是挡在扶贫攻坚道路上的障碍。作为成熟的治疗白内障技术,手术复明是快速扫清脱贫障碍的首选。

芒康县措瓦乡仲日村仲日组20多岁的普穷,全家都是文盲,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母亲早年因病去世,她和两个哥哥及父亲生活在一起。几年前,她不慎被树枝刺伤眼部,导致双眼外伤性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苦于无钱医治,普穷都很少出门。叶剑为她做了复明手术,普穷重见光明。她说,她可以和父兄一起下地干活了,脱贫奔小康也充满期待和希望。

家住芒康县措瓦乡日许村偏僻牧区百岁老人的次拥,她患白内障20多年,得知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消息,次拥家派出6人,翻山越岭,集体送老人到医疗队治疗。手术为她驱散了20年的黑暗,全家载歌载舞,欢庆老人重见光明。老人说,致富路上,她再也不会成为拖累,未来生活的幸福感让老人的笑口久久没有合上。

贵州六盘水54岁的布依族黎林清是个守山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守山和种着几亩薄地维持着上有老下有下有小一家人的生活。几年前,他右眼看东西有点模糊,随着时间推移感觉越来越看不清楚了。一次赶集,他到镇上的卫生院让医生看了看,医生告诉他可能是患了白内障,并且很严重了。他没有引起太大重视——左眼还能看得见。

一次,他在巡山中因视力不好,从坎上摔到坎下,一躺就是一个多月,山也不能守,家里的地都不能搭把手。因为他的左眼也有些模糊了,政府给他们解决了低保才能维持基本生活。叶剑的光明扶贫医疗队去了后,为他做了复明手术。他复明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有劳力,我能够靠自己的双手支撑一个家了。

在云南宁蒗、在重庆巫山、巫溪、青海格尔木……在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复明,给千万个家庭带去生活的新希望!

授渔,把技术留在偏远地区

11月23日,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手术室,叶剑主刀的一台白内障手术正在进行。和以往不同的是,手术室中多了一名参观手术的人。叶剑一边手术,一边向参观学习者讲述手术的细节。这名参观者是新疆呼图壁人民医院眼科医生刘丽娜,她是随叶剑扶贫医疗队回撤时来到重庆,免费学习白内障手术。

“我浑身都是铁,能打几根钉呢。授之以鱼,只能收获短期效益,而授之以渔,为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才能长久解决当地群众因病致盲致贫的状况。叶剑说,医疗队每到达一个地区开展光明扶贫行动,他们都会依托当地医疗机构展开工作,共同的行动中,通过教学查房、学术讲课和示范手术,把技术留在当地医疗机构。

近十年来,中心眼科与昌都市人民医院、拉萨藏医院、呼图壁县人民医院、贵州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赤水市人民医院、四川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蓬安县人民医院、重庆开州区人民医院、巫山县人民医院、丰都县人民医院、巫溪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联系,不定期举办讲座、网上会诊及来中心短期定向培训。

他还牵头主办了白内障、青光眼国家级继教班12期,同时承办军队眼外伤培训班及各类会议、继教班百余次。从2012年开始,每年举行重庆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基础培训班、并定期下到基层医院进行手术指导、帮扶,先后培养了优秀眼科技术骨干300余名。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