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医院 > 正文

人工AI帮助识别高危患者,上海十院发布VTE防治管智能一体化模式

2020-07-08 17:59:34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沪召开之际,作为全国VTE防治中心“优秀单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发布“基于AI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一体化系统”,向全社会分享VTE防治的十院经验。

(健康时报网端记者 尹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金恒)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沪召开之际,作为全国VTE防治中心“优秀单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发布“基于AI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一体化系统”,向全社会分享VTE防治的十院经验。

\
基于AI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一体化系统正在上海十院运作

健康时报记者在医院见到,该AI系统评估已经接入医院系统投入了使用,可以自动识别年龄、体重指数、化验指标条目,通过自然语言抓取的病历信息,避免了医护人员的重复劳动,同时规避了人工评估的信息盲点,有利于促进血栓评估的准确性。据统计,运行近一年来,和过去人工相比,医院的VTE风险评估比率提升了83%,风险评估时间缩减87%,系统每周平均可为全体医护人员节省600小时工作时间。

AI昼夜不停,帮助识别隐形危险

在位列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脑卒中都广为人知,但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就像一位“隐形杀手”,起病隐匿、发生快速、致死风险高。据统计,60%的VTE病例都与住院相关,是构成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潜在重大隐患。

统计数据显示,术后VTE的发生率非常高,接受全膝置换、髋关节骨折手术、全髋置换的住院病人是血栓形成的高风险人群。因为骨科患者肢体制动容易导致静脉瘀滞、手术操作中破坏血管壁、大面积组织损伤造成凝血系统改变,更容易发生VTE。

以骨科为例,在医务、临床、信息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十院的VTE智能化预测及辅助诊疗系统历经三代版本迭代,终于在2019年6月28日在骨四病区试运行,并于10月21日在全院正式运行,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人工智能助力VTE体系建设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于VTE的防治工作十分的重视,在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控制指标中,已将VTE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列入需要监控目标。即便在《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方案(试行)》中,也明确提到了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要求。

\
护理人员检查术后患者肢体状况。受访者供图。

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于正式批准进行“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后,作为优秀项目成员单位之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合自身特点,不仅仅是引入智能系统,更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系统化模式。

副院长李济宇介绍,医院依据各学科诊疗规范和指南、疾病特点、服务能力、技术水平等情况,统筹院内资源,让各临床学科达成共识,提高院内VTE防治的综合实力。此外,上海十院还建立了各临床学科间有效的沟通与信息反馈机制,形成工作团队,相互协作,各负其责。

“上海十院的探索与创新,有望影响带动上海市乃至其他省份的VTE防控建设,具有极强的表率作用。希望十院能够发挥联盟成员中标杆带头作用,并将经验传递给上海乃至全国医院。”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