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林敬) 6月23日,首届“西学中”临床人才公益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办,这标志着为期6个月的的网络公益讲堂正式起航。
张伯礼院士视频连线。曹子豪/摄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王永炎院士当天线上发表重要报告——“学科理论的多元化和人才培养的多模式”,作为系列“西学中”班的第一讲开讲。后续课程培训教师主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有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知名专家担任,部分课程将继续特邀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等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中西医怎么结合?张伯礼院士在开班仪式上表示,“从中医有一定优势,西医又没有特别好的诊疗办法的疾病入手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比如,西医降糖效果明显,但对并发症往往没有更好的办法,此时中西医结合就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即用西药来降糖,用中医来解决并发症的问题,便会达到有很好的疗效。
首届“西学中”临床人才公益培训开班仪式。曹子豪/摄
“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愈加凸显,比如心血管疾病合并的轻中度焦虑抑郁、非器质性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术后胸痛甚至慢性心衰等,中医药均可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显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对于轻度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的证据也越来越多。”
“西医相关指南建议,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需要在抢救的黄金时间窗内行溶栓或开颅手术,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窗,或是发病时没有影像诊断之前,不好明确患者是脑出血或脑梗死时,都可以适时采取必要的中医药手段进行干预治疗”,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秘书长常静玲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也就是说,只有把中西结合起来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但在我们国家现行的医学体系和教育模式下,西医学生在学校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西医知识,相对来说中医知识学习较少。西医使用中成药时,往往通过药名或说明书的主治开具,或用纯西医思维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成方。这可能就会出现用药不对证的弊端。所以,西学中对提高西医师的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大有好处,最终让患者受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高颖教授介绍,培训班将围绕“中西融合、突出特色”的培训思路,围绕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进行教学,课程涉及中医经典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与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临床学科,旨在培养西学中优秀临床人才。
培训班主要针对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医务工作者,学员按要求注册报名后,可以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师承继教平台、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进行线上学习。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孙塑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特聘副会长、内科分会副秘书长张洪春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张声生教授、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秘书长赵涛、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总编助理李晨玉对本次活动表示支持与鼓励。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严世芸等中医界专家线上线下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此外,中华中医药学会师承继教部主任周艳杰、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师承继教平台运营总监孙国锋、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专家团秘书长王淑勤现场出席了本次开班仪式。
据悉,该活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承办,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协办,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作为首席媒体支持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并联动健康时报全媒体平台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