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董颖钰)“我国心衰的患病率达1.3%,约有1370万名心衰患者,是全球心衰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心衰的规范治疗和创新药物的合理应用关乎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整体防治工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和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教授在我国首个《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共晶物药学特性专家共识》发布会上强调:“药物治疗是心衰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在控制心衰的同时,还需要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利用独特的共晶结构优势来满足这些需求的平衡,在心衰治疗中非常关键。”
为指导临床医生更加规范地应用心衰创新药物,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北京利霖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组织多位临床、药学专家共同撰写了《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共晶物药学特性专家共识》。《共识》将使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共晶物的药学特性,促进创新药物临床的合理、规范用药,使得更多心衰患者得到规范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玉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及终末阶段,心力衰竭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均是心衰的高危人群,这些疾病在后期均可引起心衰。此外,心衰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更高,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其患病率可达10%以上。
“如果心衰控制不佳,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差,由于呼吸困难、足踝肿胀、乏力等症状,患者饱受睡不好、动不了、不能爬楼、不能干家务的痛苦。”北京医院于普林教授和胡欣教授均表示,不仅如此,心衰是引发患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长期反复的住院治疗给患者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心衰的死亡率也很高,有数据显示,约有50%心衰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
据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金鹏飞教授介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作为两种活性成分组成的新型共晶体药物,是二十多年来心衰治疗领域的突破性创新产品,不仅对心衰治疗起到有效作用,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6月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对心脏、肾脏和血管等器官也表现出优越的保护作用,可以多途径阻断心血管事件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