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学术 > 正文

广东胸心手术“第一刀”何建行的肺癌治疗之道

2020-11-16 11:32:3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治愈早期肺癌,比治好感冒还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教授被很多人称为广东胸心手术“第一刀”、“刀神”, 他独创的全链条的肺癌个体化微创根治手术体系,让患者术后4小时可下床运动、进食,术后3天可出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韩文青)说起肺癌治疗,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肿瘤科、移植科学科带头人何建行教授,曾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因为在复杂的胸腔疾病手术治疗和肺移植上的成功,很多人称他是广东胸心手术“第一刀”,是“刀神”。

而他独创的全链条的肺癌个体化微创根治手术体系,让患者术后4小时可下床运动、进食,术后3天可出院,让“治愈早期肺癌,比治好感冒还快。”成为一句名言,在业界流传。

\
2015年,何建行团队研发出国际首个裸眼3D显示系统,手术医生只需佩戴一个微型发射装置,便可以获得3D显示效果。图为何建行教授(左二)团队进行裸眼3D“无管”胸腔镜手术。医院供图

好的技术,勇于创新挑战“不可能”

要说何建行建立的全链条肺癌个体化微创根治手术体系,得从1994年说起。

1994年,何建行开始研究用胸腔镜做微创手术。尽管当时他做“大开刀”手术已熟练到切掉一根肋骨不用一分钟,但他一直觉得切掉患者肋骨太可惜。而微创手术不用切患者肋骨,所以他想尝试。

当时,他请了一位香港教授示范用胸腔镜做肺大疱微创手术。教授当场示范了两例。剩下五个患者,教授认为很难做微创,因而留给他做“大开刀”手术。教授走了后,何建行摸索几天后,决定给五个患者做微创手术。结果,五个患者全都被他用胸腔镜“拿下”。

后来,他又想:为何不把这种微创手术用在肺癌手术上呢?在实验动物身上反复演练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两个月后,时机成熟,他选择了一位75岁的肺癌患者进行手术。结果,他又成功了。

2011年,何建行研究出了“高选择自主呼吸”麻醉方法。“手术做哪个部位,就‘麻’哪个部位。”他说,这样能有效降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术后恢复时间也大为缩短。很快,何建行又提出了“无插管”微创手术的理念。就在那一年,何建行团队成功开展了“自主呼吸麻醉下微创胸外科手术”。

2019年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成果“肺癌微创治疗体系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何建独创的肺癌微创治疗体系,能够使微创手术适用范围提高到95%以上,同时提高远期生存率6%,并发症减少60%,并将部分极早期肺癌的手术进化为24小时出入院的日间手术。

\
图为何建行教授做演讲,医院供图

好的医生,要有治人的理念

“如果单是从技术角度考虑,我们可能就止步了,但如果从效果来追求,就可以不断调动科技手段来辅助每一个环节。”何建行介绍说,“比如尽管我们现在把手术后患者从几天后下地变为一天下地会觉得很高兴,但再过一年我们肯定不满足:我们希望可以不断缩短这个时间,不断追求治疗的更好效果,这样就有不断创新的动力。”

何建行的肺癌治疗精进之路一直没有停过。2015年,成功完成难度最高的全腔镜下气管肿物切除及重建;同年,研发出国际首个裸眼3D显示系统,手术医生只需佩戴一个微型发射装置,便可以获得3D显示效果。

何建行并不仅仅是一个精于“开刀的”术者,“我觉得判断一个好的、高超的医生的最高标准就在于:他是否有治人的理念。”何建行强调,“理念是排第一位的,不同的理念指导下的整个治疗结果是不一样的。”

何建行的学生曾撰文写了这样一段经历:在一次查房中,一位患者随口说了一句:手术伤口不痛,就是插尿管的地方痛。长久以来,外科手术都是术前插尿管,而这小小的尿管一直是很多患者难以启齿的痛。一般的医生都会以“这没办法”、“忍一忍吧”这些话来安抚患者,而何建行的心中却一直惦记着患者的这句话。

经过多番思考和讨论,何建行改变了以往的术前插尿管的程序,发展到后来在麻醉后插尿管,再后来提出患者苏醒前拔出尿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难言之痛”。尽管如此,何建行仍然觉得不够完美。后来,他还提出部分自主呼吸麻醉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可以不插尿管,这想法也成功在患者身上得到实现,真正为患者解决了尿管之痛。

好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支持

“好的治疗,我相信能够为更多患者,尤其是一些中晚期患者,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治愈机会。”何建行介绍,现代医学科技手段比原来先进很多,但困惑大家的是,是发现肿瘤就马上切除,还是综合判断最佳时机。他举例说,肺癌,大家看见它都想要切掉,但是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可能会让你暂时不要动它,因为75%的肺癌比较常规,20%恶性度很高,还有5%进展非常慢,这个时候就要去评估、判断什么时候切除,这也需要整体观念。

目前在临床上,肺癌分为Ⅰ、Ⅱ、Ⅲ、Ⅳ期,Ⅰ期里面应该基本上通过手术来解决问题,Ⅱ期及Ⅲ期以上的肺癌患者,通过免疫和其他治疗的药物,能够实现降期,手术的机会也就会增加。在众多肺癌患者中III期(局部晚期)患者的手术需求更为迫切,但在之前这类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却非常之低,而随着替雷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NSCLC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的研究成果公布,与NMPA正式受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一线鳞癌和晚期一线非鳞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这一现状将开始破局。

“整个治病就是一个整体,而整体中每个环节都可以去改善,这样,我们的临床就有了创新的动力。”何建行认为,每个专科也都需要多学科的支持,这是因为,当某些学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遭遇发展瓶颈了,而其他学科加进来后通过相互作用,就可能带来某种转机,直至推动学科新的发展。

参考资料:
①大洋网,2018-04-27,《“刀神”何建行:治早期肺癌 快过治感冒》
②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微信公号,2019-01-09,《重磅!广医一院何建行团队“肺癌微创治疗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③呼吸界,2018-08-15,《何建行院长教我童子功:技术不行,学百遍千遍总能学会,但人文关怀做不到就等于零》

(运营: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