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学术 > 正文

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超100万,低剂量IL-2或带来希望

2020-07-18 18:06:44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通常系统性红斑狼疮不会立刻致命,但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反而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问题,如何更好控制疾病活动、延缓器官损伤、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及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SLE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7月12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何菁在“2020年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线上会议”上说道。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年会是临床免疫、风湿病学科的品牌学术会议,是我国临床和基础免疫学界及交叉学科的大规模综合性医学盛会。本次大会由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办,四川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协办,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托拉斯特医学传媒承办。会议为线上直播形式,众多临床免疫相关的学者们积极参与,在线上踊跃提问,与专家们讨论互动,最高观看人数达2万,气氛十分热烈。

诊断难、长期缓解难,超100万SLE患者面临难题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我国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人群发病率为70/10万人。在我国,SLE患病人群超过100万,患病率高居世界第二。

感染及严重的脑病、肺损害、肾炎等重要脏器受累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控制脏器损害以及预防感染,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但由于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很困难。何菁主任举例说,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是自身抗体阴性的,或者症状通常不典型,只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单一系统病变,如肠道病变、神经系统病变,长期不明原因低热,或仅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症状,这就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年轻的临床医生因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或是辅助检查不完善,很容易造成SLE的误诊或延诊。

据2019年临床生存率调查研究结果,虽然SLE患者10年生存率已提升至90.3%,但SLE患者普遍存在病情反复的问题,病情处于持续活动的患者比例很高,长期完全缓解率仍较低。患者长期面临着疾病复发、器官损害进展以及经济和精神负担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长期用药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感染、肝肾功能损害、性腺抑制等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无法耐受。

疗效显著,价格低,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SLE成为临床热点

目前,临床上SLE的常规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等一些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LE患者的病情,但不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影响用药,或对部分患者治疗疗效欠佳甚至对治疗无明显反应。如何更好控制疾病活动、延缓器官损伤、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SLE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对 SLE 致病机制的深入,新的靶向生物疗法不断涌现, 从不同的分子途径更精确的干预SLE的发生、发展,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中低剂量白介素-2(IL-2)已成功用于治疗SLE,并已经成为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热点。

IL-2 是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和维持免疫平衡的关键细胞因子,研究证实低剂量IL-2通过靶向机制治疗狼疮,因此,安全有效。低剂量IL-2主要通过提高Treg细胞,抑制致病的炎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修复患者体内免疫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们团队最近发表在《Annals Rheumatic Diseases》上的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是IL-2领域内进行的第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非常客观、严谨,进一步证实了低剂量IL-2治疗SLE是有效且安全的。”何菁主任医师介绍道。

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低剂量IL-2治疗方案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显著的优势是效果显著、药物不良反应小,不增加感染风险,甚至可减少感染机会,对有感染的患者同样可以使用,解决了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导致感染、增加死亡率的临床难题。IL-2还有助于减少传统药物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肥胖、骨质疏松、肝肾功能损害等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常规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2.IL-2在价格方面要明显低于其他生物制剂,可减轻SLE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IL-2已在全国多家医院广泛使用,何菁教授提醒,由于目前缺乏妊娠期及哺乳期的临床研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最后,何菁教授提醒患者朋友,大多数SLE患者通过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是可以完全缓解的,一定要定期随诊复查,规范用药,切忌自行减停药物。希望大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医患携手共同战胜疾病。

(运营:荆雪涛)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