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赵苑旨)“回想起传递火炬那短短一分钟带来的荣誉感、使命感,仍旧让人兴奋久久不能忘怀。”2月4日晚上,刚看完冬奥会开幕式的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火炬手,自去年10月份得知要传递火炬后,就开始合理膳食、增强锻炼,为这一天做足了准备。
传递火炬这日,到了晚上6点,刘正印迎来了火炬。“没想象中那么重,但心里却是沉甸甸的。”刘正印说。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教授排在自己的后一棒。在交接时,只见两人在交接时抬起胳膊互相撞了两下,完成了抗疫期间专有的一种“撞肘礼”。
“入场前,我和杜院长商量着在交接的时候做个什么动作,他说都听我的。”刘正印笑着说。其实跑起来的时候没什么心思想动作,等到交接的时候,突然想到我们都是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抗疫的礼仪是不能握手的,当时大家都是撞一下胳膊。当我抬起胳膊的时候,杜院长立马就会意了,我们笑着撞了两下胳膊,完成了圣火的传递。
2月2日下午6点多,刘正印接到火炬开始传递。 新华社记者李鑫
谈起火炬,刘正印感叹道,“火炬名叫飞扬,代表着我们国家的腾飞,体育事业在蒸蒸日上,代表着抗疫拼搏前进的精神”。
为什么会选自己成为火炬手?刘正印猜测应该跟自己的抗疫经历有关。“无论如何,能够成为一名火炬手,是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认可,也是对未来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刘正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Together for shared future!一起向未来!要把火炬的精神传递下去。得到了荣誉,就一定要对得起荣誉,今后的工作要做得更好!”刘正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