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头条新闻 > 正文

历时72年,中国获得世卫消除疟疾认证背后的故事

2021-07-01 10:24:3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乔靖芳 王艾冰)“疟疾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疾病负担较重的传染病之一,这一疾病在我国已经流行了3000多年,1940年代中国的疟疾感染病例有3000万之多,从3000多万病例减少至零病例,中国终于获得了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这长达70年的历程是中国几代人的努力的成果,真的来之不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副院长周晓农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历时72年,中国终获消除疟疾认证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世卫组织称赞中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中国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并于去年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疟疾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远、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疟疾俗称“瘴气病”“瘴疠”“打摆子”等,四种人体疟疾(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在我国均曾流行。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和肝脾肿大、贫血。重症疟疾的症状凶险,常导致死亡。

“疟疾是一种寄生虫病,是原虫通过蚊子叮咬人体导致原虫侵入人体后的一种疾病,这个原虫通过血液的传播进入到人体,造成红细胞的破裂,最后导致感染者贫血、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周晓农介绍,能感染人体常见的有四种原虫种类: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型疟。

“中国寄生虫病与热带病防控”公众号6月30日发文介绍:据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1562~1066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及青铜铭文上就有古“疟”字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约4.5亿人口中受疟疾威胁的人口在3.5亿以上,每年至少有3000万例疟疾病人,其中30多万因疟疾死亡。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两次大范围暴发流行,最高峰在1970年,全国疟疾发病人数超过2400万。

周晓农指出,世卫组织制定的消除疟疾的标准有两条要求,一条是连续三年没有当地传播引起的病例;另一个是有一个能力非常强的监测体系,一旦有病人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2017年我国首次实现无本土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所以我国在2020年11月份向世卫组织提出了申请,并递交了相关资料与报告。”周晓农说,今年5月份,他们派出了独立认证专家组来到我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认定,才最终确定我国消除了疟疾。

周晓农提醒,“获得认定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高枕无忧,现在我国每年还有2500-3000多例境外输入型疟疾,所以我们应当防止回国人员有可能将病原从国外输入到我们国家,另外我们仍要保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能力“。

中国消除疟疾五个阶段

2016年,我国报告最后一例本地原发疟疾病例。中国的疟疾防控和消除经历了五个阶段:

\

重点调查与防治阶段(1949-1959年):主要是组建专业机构队伍,开展重点调查和防治。将疟疾作为限期控制和消除的病种之一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在重点流行区广泛开展了疟疾病人普查普治、春季抗复发治疗和防蚊灭蚊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专业机构队伍下乡

控制严重流行阶段(1960-1979年):主要通过在疟疾严重流行地区以全人群服药和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策略,并建立区域疟疾联防联控机制,控制了大规模疟疾暴发流行,大幅度降低了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

\
开展人群服药

降低发病率阶段(1980-1999年):主要根据不同媒介分布区疟疾流行特点和不同媒介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综合性防控措施。1995年在我国中部嗜人按蚊分布区成功阻断了恶性疟传播。1999年全国已有1321个县(市)经省级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
专家考察捕蚊管使用效果

巩固防治成果阶段(2000-2009年):主要针对黄淮平原出现的疟疾疫情回升和局部暴发,加强疟疾的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采取疫点人群服药、媒介控制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启用。2008年有效控制了黄淮平原地区的疫情回升和局部暴发流行。2009年海南省阻断了本地恶性疟传播,全国1687个县(市、区)连续3年无疟疾病例报告,仅4个县发病率在10/万以上。)

\
疟疾病例现场筛查

消除疟疾阶段(2010-2020年):2010年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将全国流行县分4类实施强化控制或消除策略。2011年建立“国家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2012年总结提出消除疟疾的“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策略和“1-3-7”工作规范。

2016年24个流行省全部建立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2017年全国首次实现无本土原发感染疟疾病例。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并于2021年6月30日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消除疟疾认证。

中国积极助力世界抗疟疾

屠呦呦,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在抗疟药物研发道路上,耕耘了40多个春秋,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x-01号新药青蒿琥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抗疟药物横空出世,创新性地推动了人类抗击疟疾事业的进步。

国家各部委非常重视和支持复方青蒿素援外抗疟工作,积极推动复方青蒿素代表中医药“走出去”。新冠肺炎疫情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效开展疟疾防控带来不确定性,中国企业天津永阔和上海复星医药及其成员企业桂林南药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努力确保全球抗疟医药产品供应,通过持续创新为全球疟疾防控贡献力量。

近年来,中国抗疟方案在多个国家推广,快速遏制了疟疾流行,大幅减少疟疾发病和死亡,回答了中国方案抗疟群体有效性、安全性、抗药性等科学问题,相关研究在《自然·遗传》《柳叶刀·传染病》等杂志发表,为2017年WHO发布的《恶性疟的全民服药现场实施手册》贡献了祖国中医药智慧。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