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6日“世界害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在北京举行世界害虫日主题宣传公益活动,并举行了病媒生物博物馆开馆开馆仪式。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做好消杀灭,共享好生活”,其宗旨是倡导公众在做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的同时,也要持续做好消毒,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病媒生物博物馆。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供图
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传播多达60余种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斑疹伤寒、登革热、黄热病等,严重危害人们健康。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形势下,人们的健康面临更大威胁。
当前人们对卫生有害生物控制的要求日益提高,对控制措施的安全性也日益关注。同时,卫生有害生物也是各地城市卫生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各地卫生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创建中一直作为重要的指标。自去年新冠疫情出现以来,环境消毒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科学消毒,减少暴露的可能性也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
病媒生物博物馆的鸟类展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阚飙在活动现场表示,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控制卫生有害生物的“法宝”之一,但要达到可持续控制,则需要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更加科学地进行控制。需要通过像“世界害虫日”等公益活动,开展足够的科普宣传,才能让公众科学认识卫生有害生物的危害、特点和科学的防控方法。
病媒生物博物馆的蟑螂和臭虫展区
世界害虫日首倡单位、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副会长黄晓芸介绍,目前全球已有120多个国家参与“世界害虫日”活动,中国有40多个城市根据不同疫情防控形势开展线上线下丰富的主题活动。
病媒生物博物馆的蜱螨专题展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博物馆经过多年筹备,2019年开始建设,2020年底建成。博物馆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内分为9个模块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重要媒介生物传染病研究和防控实践中收集的鼠、蚊、蜱、螨、蚤、虱、臭虫、蝇、蟑螂、白蛉、蠓、蚋、虻、钉螺等重要病媒生物,并配以图片、影像等展示其生物学、生态学、传播疾病等知识,及预防控制科学理念、策略、技术和方法,日后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病媒生物科普教育基地。
(责编:孙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