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关节,擦拭钢琴,等到准点,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轻盈跳跃,奏响第一个音符……这对于71岁的钢琴老师崔忠和来说,是最熟悉的动作和最享受的事情。而自2010年,他开始在医院公益为患者弹琴,十年间,风雨无阻。
医院大厅里的音乐家
每周三和周五的上午,衣着整洁的崔忠和总会准时在南京明基医院门诊大厅弹奏钢琴。从《天空之城》到《致爱丽丝》,一上午 2 个小时没有重复的曲目,往来的很多病患和家属都在这里驻足聆听。
受访者供图
崔忠和曾经在往来武汉和重庆的三峡游轮上带过一支女子管弦乐队,迎接往来的中外宾客,并在船上待了七年。回到南京退了休后,在医院弹过琴的姐姐介绍他过来做志愿者,至今做了也有十年了。崔忠和说,平时自己也在外面教学生练琴,自己也在家里弹琴,但觉得还是在医院里义务弹琴更有意义。
在医院弹琴的时候,崔忠和不再需要像做乐团指挥时那样,顾及团队里的其他人是否有好好练习,有没有全员到齐。这一刻,他可以沉浸在音乐中,自由地完成一支或者许多支曲子。
“和在以往任何地方弹琴都不一样,这里能听到观众的反馈,有的说好听,有的说听到琴声没有那么难受了。”崔忠和说。
近些年,在医院中一些志愿者团队中,离退老人的身影越来越多。对于拥有专业技术退休人员来说,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退休后在“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中仍然能派上用场,比单纯的维持秩序与指路更能让他们有满足感。
虽然老年人在体力和精力上不如年轻人,但是他们的时间更充裕,社会阅历和经验更丰富,遇到问题时,很多解决方法都值得学习。
换两趟公交车来医院演奏
贾秀生退休前是一名医生,对医院和患者很有感情。78岁那年,她得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有个“心音坊”,专门帮助肿瘤患者疏解不良、消极情绪。于是,贾秀生带着当年在哈尔滨跟随俄罗斯老师学习8年的钢琴功底,经过简单测试后,开启了每两周一次的志愿服务。
贾秀生住在北三环,从家里赶到医院需要换两趟公交车。每次出门,孩子们都会提醒她注意安全,医院的工作人员也会提醒老人小心慢行。为了能在志愿服务的时候呈现最好的状态,老人每天都在家里的钢琴旁坐上一个多小时。
她喜欢古典钢琴曲,“测试的时候我就弹了肖邦的《夜曲》。”舒缓悠扬的更适合在医院的大厅里演奏,贾秀生就在古典音乐中挑选了合适的曲目,认真练习。
在演奏过程中,当热心的“观众”得知她已经80岁还在当志愿者,都伸出拇指,由衷地给老人“点赞”。有一位患者家属是外地医生,看到贾秀生在这里当志愿者弹奏钢琴,很受启发,“回到家乡,我也要建议家乡的医院开展钢琴志愿服务。”
上海瑞金医院的老年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弹琴的癌症患者
2013年,上海瑞金医院成立了一支由瑞金医院退休职工组成的钢琴志愿者团队,每周有两天,人们可以在门诊大厅聆听到他们的钢琴声。有一天,一位特殊的表演者加入了他们。
年近70的杨文侠是一位肿瘤患者,之前在瑞金医院接受脑部肿瘤切除手术,虽然手术很顺利,但由于疾病非常严重,医生预计她的生命还有三年。在家短暂休养后,杨文侠决定报名参加瑞金医院的志愿者团队,到医院的门诊大厅弹奏钢琴。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给更多人带来欢乐。
从那以后,杨文侠每周都会到瑞金医院门诊大厅弹奏。他喜欢弹《我爱你中国》、《军港之夜》这种能引起很多患者共鸣的曲子。由于杨文侠家住在浦东,每次到医院来都要换三班地铁,来回至少要花费三小时,出门时还要拉着一个装着厚厚曲谱的手拖车。
还好杨文侠有一位“护花使者”,那就是她的丈夫赵世清。赵世清是一位钢琴教师,自杨文侠退休后就跟着他学习钢琴,至今已有八九年的时间。在杨文侠每次前来瑞金医院弹奏时,赵世清总是陪伴左右,由于他精通音律,还会时常义务帮医院里的钢琴调音准。
“我喜欢弹琴,琴声能够让我忘却一切烦恼。即使我的生命只有几年时间,我也要把这种快乐和希望传递给更多的患者。”杨文侠说。
“我们非常欢迎老年人加入到志愿者团队。”上海瑞金医院社工部汪敏娴表示,应该让更多愿意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的老年人回来,作为一家医院,一个社会,能够在老年人退休了以后,提供这样一个过渡的阶梯,缓冲心理上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日新月异,再去帮助更多的人。
最重要的是,老年志愿者有很强大的共情能力,能够感受到许多老年患者的需要。“比如有些老年患者来看病,因为忘记带老花镜,经常找不到自己的材料,老年志愿者能考虑到这一点,并且帮助他们。”汪敏娴介绍,老年志愿者热情、心细,能够照顾到许多细节和情感,其实患者不仅仅需要医疗上有效率的帮助,更多的也要一些陪伴和安慰。
(责编:荆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