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头条新闻 > 正文

14岁“三战”高考,专家:孩子成长没有加快键

2020-07-26 15:02:1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梁缘)这两天,高考成绩公布,甘肃陇南14岁男孩杨北京的爸爸却很“纠结”:今年是儿子第三次参加高考,考了542分,超过甘肃省理工类一本线84分。是复读还是上学,杨爸一时难于决断。

\
资料图片,牛宏超/摄

14岁三战高考,成绩542仍“纠结”

“考得很一般,在考虑是否要继续复读。”评价起儿子的成绩,杨爸显得很淡定。

视频中,杨北京的书桌上堆满了各种学习资料,墙上贴着临摹的书法习作,一面落地书架上摆着各类书籍,父亲时不时俯身查看儿子的功课完成情况……

据悉,通过自学和父亲辅导,杨北京在9岁就完成了小学和初中课程,随后跳级上高中,2018年,12岁时开参加高考,当时的分数是464分,过了二本线,2019年高考分数是508分,过一本线38分,今年是第三次参加高考,超甘肃省理工类一本线84分,然而,就是这样的分数,在杨爸的口中却也只是“很一般”,因为在杨爸看来,儿子平时考试能考到560多分。

至于是继续复读,还是填志愿上大学,杨爸表示,“他年龄小,(上学)肯定由我们决定,但具体怎么选,还没定下来。”

高考成绩只能证明“学习潜力”

这些年,每年高考季都会接二连三冒出一些“神童”,比如10岁上大学保持“全国最小大学生”纪录的张炘炀、12岁就以639分的高考分数被中国教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的的龚民……

\
资料图片,牛宏超/摄

“过早的参加高考,并不是一件应该被鼓励的事情。”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院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张梦圆认为,高考作为一种入学选拔性质的考试,目标是为各个高校招录适合的培养对象。高考是一个开始,学生们即将面对的除了专业学习,还有逐步独立的生活和越来越多的社会参与。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可能说明孩子具备一定的学习潜力,但并不能说明他已经做好了开始大学生活的准备。这需要生理结构、认知能力、自我和社会性都达到一定的成熟水平。“足够的时间和社会学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早参加高考就像是把学会捕猎但羽翼未丰的雏鸟推下悬崖,孩子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家长急功近利,孩子得不偿失

“最常见的就是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习书写汉字、背诵艰深的古诗,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补习班等。”与过早参加高考一样,这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这些教育方式通常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比较为基础。无论是制定学习目标还是考察学习成果,许多家长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例如,许多家长特别关注那些超出“常规”的行为,把某种偶然的或暂时的表现等同于获得了出众的能力。然而,三岁的孩子能背诵诗文,往往只是因为多次重复加上强化的作用,看起来流利顺畅,实际上并不具有意义。一味追求更早更快更多,将孩子的任何成就都放在外在指标中评价,会伤害孩子内在的学习和发展动力。长此以往,孩子将无法体会审美、求知、挑战的乐趣,而囿于向上比较的压力和向下比较的虚荣之中。

二是只接受成功不接受失败。在一些父母眼中,进步似乎是应该的,只要“投入”就必须看得到“产出”。而退步或原地踏步则是不被允许甚至不能谈论的。实际上,成长需要成熟的条件和量变的累积,也会伴随着试误和波动。在只能成功的要求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缺乏探索的勇气和面对挫折能力。

安守边界,别把成年人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这几年,名牌高校学生抑郁、出家、甚至自杀的事件总能出现在新闻媒体头条,“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出家后又还俗、“弑母案”学霸吴谢宇逃匿后被捕……什么时候学霸成了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群和危险分子?

家长望子成龙的同时,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张梦圆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首先,家长要做的是认识到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孩子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速度发展。

其次,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设置多元化的教育目标,把身体健康、品德良好、情绪稳定等都纳入其中。

第三,要尊重儿童的自主性,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去尝试去选择去建构以他的视角展开的世界。

最后,也可能是最有效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学会及时调整自身心态,耐受自身的焦虑不安。把为人父母的角色转变带来的挑战、自身未完成的愿望、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等安守在自我的边界之内,不把成人的焦虑以教育的形式传递给尚未发展成熟的孩子。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