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面临新冠疫情防控,给哮喘患者的用药和就诊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如果日常不注意疾病管理和规范用药,就很容易增加急性发作的风险。”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哮喘学组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沈华浩教授在5月3日世界哮喘日举办的“控制哮喘、笑赢人生”呼吸名人堂活动中强调,哮喘的长期化、规范化治疗是有效控制哮喘的重要手段。
沈华浩教授指出,目前,我国2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约有4570万,近年来患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在疫情当下,患者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而这更需要患者坚持每日按量用药,并随身携带缓解药物,备足足量的药物储备,注重规避哮喘诱发因素、做好疾病的自我监测与评估,如此才能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前中国花样游泳国家队成员、世界冠军成员陈晓君在分享自己患病经历时说:“确诊哮喘后,没能按照医嘱规范足量吸入药物,没有养成随身携带药物的习惯,症状缓解后即自行停药。”
“这些疾病管理误区在我国哮喘患者中比较普遍,其实都会给哮喘急性发作埋下隐患。”沈华浩教授指出,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哮喘患者,尤其是年轻的白领患者工作、生活节奏被打乱,加之自身对疾病重视程度不够、生活忙碌造成的遗忘、疏忽等原因,都会增加哮喘复发、甚至急性发作的风险。如果平时不注重疾病规范管理,家中又没有储备足量药物,当病情复发或急性发作时,可能给生命带来威胁。
沈华浩教授强调,哮喘的治疗目标就是良好的控制,尽可能减少急性复发以及出现肺功能损害。中断或延迟治疗都会让哮喘的控制情况大打折扣,不仅会让发作频次愈发增多,疾病程度也可能会愈发严重。
“目前临床上对于哮喘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药物与缓解药物。前者可以降低气管和支气管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减少呼吸道炎症如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加。其中吸入糖皮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药物。由于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是持续存在的,因此这类控制药需要每天使用。”沈华浩教授说。
“像我的一个队员,从小就有哮喘,因为规范用药,每日坚持吸入用药,正常的训练和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甚至拿到过花样游泳国家级比赛的季军。”陈晓君退役后一直从事花样游泳体育教练工作,也从自身经验上为哮喘患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责编:孙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