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指导,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主办的“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指挥中心启动会暨《2020中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2021中国县域医院消化内镜基本情况调查》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0中国消化内镜技术普查》显示,2012年至2019年,我国消化内镜学科得到显著发展。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从6128家增长至7470家,增长率21.9%;从业医师人数由26203人增长至39639人,增长率51.27%;2019年全国共开展消化内镜诊疗3873万例,较2012年增长34.62%,江苏、浙江和四川开展较多。其中开展镇静(麻醉)消化内镜诊疗共1720万例,占消化内镜诊疗的44.41%;硬件方面,2012年至2019年我国消化内镜设备保有量大幅度提升,其中消化内镜主机数量由12472台增长至17374台,增长率39.3%。
同时,通过普查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硬件资源显著提高但分布不均;专业医护匮乏状况有所缓解,但仍有较大差距;部分消化内镜技术仍需推广;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等。
《2021中国县域医院消化内镜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县域医院当中,开设消化内镜的有4730家,占比86.5%;上海、北京、浙江,平均胃肠镜室配置数最高;上海、甘肃、天津,3省份配置AER(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的医院超过50%。
中国县域医院院长联盟秘书长孔灵芝介绍,调查共覆盖全国5469家县级医院,摸清了县级医院消化内镜基本配置情况,也为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强县域的重要支撑。
结合两份白皮书展现的调查情况,会上也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一是加强消化内镜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加大对西部省份和基层医院的支持力度;二是动态开展全国消化内镜调查,为制订政策和标准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健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网络,继续加强消化内镜质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县域医院的消化内镜质量提升,重点监测早癌检出率等核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