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大一院成立了“儿童慢性肾脏病全生命周期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中心”。6月19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红堃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中心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十大科室资源,为患儿提供从儿童期到成人阶段的个性化、精准、连续诊疗服务。
6月17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红堃为患儿听诊。受访者供图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超过3个月,并伴随健康问题的疾病状态。该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影响等,需全社会共同干预。近年来,由于诊断率提升与筛查普及,以及肥胖儿童增多、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上升、药物/环境暴露风险增加等因素,儿童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就诊率呈上升趋势。
“这类疾病的诊疗涉及多个环节,单一科室难以满足全生命周期诊疗需求。以往CKD患儿需要辗转多个科室,而在MDT中心,患儿可以享受‘一站式’诊疗服务。”姜红堃介绍,该中心以儿科为基础,整合器官移植科、血液净化中心、肾脏内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利用联合门诊机制,实现专家同步评估,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上,从早期干预到透析移植及随访,建立终身健康档案,实现“预防—治疗—康复—随访”全链条管理。
姜红堃强调,儿童慢性肾脏病并非成人慢性肾脏病的“缩小版”,生长发育障碍是这类患儿重要且独有的并发症,更需要制定个体化方案,利用跨学科协作整合肾病治疗与发育管理。根据我国首部《儿童慢性肾脏病生长障碍诊治循证指南》的建议,MDT中心对CKD患儿开展生长发育评估,改善营养状况,优化药物使用;对符合适应证的患儿采取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以改善儿童身高增长速率,降低成年后矮小的风险。此外,针对慢性肾脏病患儿易出现的焦虑、抑郁、自卑等情况,及时引入心理科专家进行心理干预。
“慢性肾脏病早期症状隐匿,且缺乏特异性。”姜红堃提示家长,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包括家族肾病史者、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儿童、先天泌尿系统畸形患儿,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及肥胖儿童。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泡沫尿”,即尿液呈现类似倒啤酒出现的细腻泡沫,且静置10分钟都无法消散;肉眼或镜下血尿;夜尿增多;易疲劳乏力;生长发育停滞,每年身高增长不超过5厘米等情况,提示孩子存在慢性肾脏病的可能,应引起家长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
“我们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使孩子的疾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更保证有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未来。从疾病治疗到生长发育、心理健康,从儿童期到成年期平稳过渡,践行真正的全生命周期关怀。”姜红堃说。(王圆)
(责编: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