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长发育 > 热点 > 正文

警惕儿童性早熟早期信号,医生提示错过青春期治疗难奏效

2025-05-30 15:35:0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5月29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张星星介绍,性早熟发病与多重因素相关,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以外,营养过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也是重要因素。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月29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张星星介绍,性早熟发病与多重因素相关,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以外,营养过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也是重要因素。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主任张星星(中)在义诊活动中查阅患者资料。受访者供图

张星星解释,比如儿童超重或肥胖导致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多,会直接刺激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从而提前启动性腺发育;塑料制品、农药残留和含激素的食品等具有类雌激素活性,会干扰人体正常的激素信号,诱发假性或真性性早熟;电子产品强光会抑制褪黑激素分泌,易引发青春期启动提前。

按照目前国内的诊断标准,性早熟是指女孩在7岁半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家长需警惕以下早期信号:女孩出现乳房增大伴结节或疼痛、阴毛腋毛生长、外生殖器变化甚至月经;男孩睾丸阴茎增大、阴毛生长,后期出现喉结、变声或遗精。需特别注意,身高生长速率突然加快是共同征兆。若女孩已来月经或男孩出现遗精,则表明进入青春发育晚期,此时干预效果有限。

性早熟根据发病机制分为三类:最常见的是中枢性(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引起,发育程序正常;外周性(假性)性早熟表现为第二性征提前但性腺未发育,多由误服避孕药、卵巢/睾丸肿瘤等可查明病因引发;此外还有部分性性早熟(如单纯乳房早发育),属发育变异,需专科医生鉴别。

性早熟治疗需由儿童内分泌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并非所有患者均需干预:中枢性性早熟若由肿瘤等器质病变引起,应优先治疗病因;特发性患者若发育迅猛、预测身高严重受损或存在心理困扰,可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抑制进展。对骨龄明显超前、身高预测值显著偏低者,经严格评估后可联合生长激素改善终身高。关键在于早发现:6岁前治疗对身高获益最大,8岁后效果有限。

张星星表示,预防性早熟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严格控制体重,减少高热量食品、增加运动至每天60分钟;避免环境暴露,不用塑料餐具、少吃反季蔬果;限制电子产品,每日使用小于1小时。“家长应定期观察孩子发育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就诊,通过骨龄测定、激素检测、影像学等专科检查明确病因,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张星星说。(王圆)

(责编:王卓)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