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长发育 > 热点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建议应用AI加强青少年抑郁症筛查

2022-03-06 10:59:33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介绍其今年的议案时表示,我国青少年精神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亟需国家教育部、卫健委等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引起重视并应对挑战。

202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分年龄段来看,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有部分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介绍其今年的议案时表示,我国青少年精神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亟需国家教育部、卫健委等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引起重视并应对挑战。

\

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各地也进行了相关体系的建设,比如浙江省、广东省等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机制建设,在心理危机预警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以上工作还不够系统,原因如下:

(一)专科医生缺口较大。根据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全国精神科医生数量仅有2万多名,平均每10万人口才有1.49名精神科医生。抑郁症发病率高,发病时间长,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但由于发病机理复杂目前并没有明确标准,主要依靠量表,全科医生只能正确识别47.3%的抑郁症患者,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的识别率更低;校园、社区等免费心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即便筛查出患病也未能全量有效跟踪和开展相关治疗。另外,也要警惕把青少年抑郁症当做青春叛逆来对待。

(二)患者主动就诊率低。目前公众对抑郁症存在一定误解,就诊率不足30%,不少病人由于害怕社会歧视未能主动就诊。青少年精神健康事业还需要更多技术、资源投入,通过更专业、更软性的技术方式辅助筛查,降低就诊抵触情绪。心理精神健康问题与人脸表情、语音、文本语义、姿态行为等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感知及认知智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探索多模态抑郁症客观指标和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可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量表通过语音交互形式实现辅诊筛查。

(三)抑郁症前期门诊花费时间长、金额高。抑郁症是慢性病,平时服药时间长,复发率高,但目前门诊病人无法享受医保报销,只有病情严重的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住院费才可以报销。目前抑郁症的治疗率仍然显著低于其他慢性疾病,在药品的可及性和费用报销方面仍然存在缺口,许多抗抑郁症药物目前仍仅在住院时才可报销。而大量的中轻度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无法享受医保优惠。

面对专业精神科医生短缺、患者就诊抵触情绪严重、以及诊断康复金额高的现状,刘庆峰代表介绍,他今年有三点建议——

一、建议由教育部牵头,研究并发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方案》,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全面健康发展。重视心理教育,加强建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及讲座,配足心理辅导老师,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发展能力,有效预防抑郁症。同时,围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管理设立多部门协同中心,建设预防预警体系,打通学校、家庭、社区及医院的数据互联,及时发现并处理危机个案,建立常态化筛查、跟踪、分析机制,做到预防、预警、干预。

二、建议由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牵头,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和抑郁症智能筛查平台,为全国中小学进行全量筛查。依托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围绕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形成跨越成长周期的系统性规划设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个体诊断医疗档案。研发专业的测量工具和流程,并建立国家和行业标准。设立专题攻关项目,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疾病及抑郁症管理中的应用。重点突破多场景全样本的多维多模态数据采集,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分析反馈等智能化关键技术,提高筛查度量准确度。

三、建议由国家和地方医保局牵头,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一方面减少患者病耻感和歧视,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加强规范化治疗,惠及更多中轻度患者。

(运营:王卓)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