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病 > 疾病快讯 > 正文

中国房颤日|科学、全程、同质化管理,构建房颤科学防治体系

2022-06-05 18:10:0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过去我们严重低估了房颤的患病人群,房颤是一个庞大的患病人群,理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房颤可以引发多种疾病,乃至于威胁生命。”

“过去我们严重低估了房颤的患病人群,房颤是一个庞大的患病人群,理当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房颤可以引发多种疾病,乃至于威胁生命。”6月1日,在6月6日“中国房颤日”到来之际,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荣誉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黄从新教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分享了我国房颤中心建设的最新成果。

黄从新首先强调,对于房颤病人的最优治疗方案是要变房颤为窦性心律,把房颤要变为正常的心律,而且越早治疗病人越获益。而变房颤为窦率,在治疗上分为药物和导管消融两个大的策略,其中导管消融的策略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黄从新特别提出:“栓塞事件作为房颤一个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必须要对适应症人群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而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应该是优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对于药物抗凝中有一些不是很好的适应症人群,可以用左心耳封堵治疗,这也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个优选策略。

“病人和医生,医护和社会,要尽快的构建科学的防治体系。”据黄从新介绍,我国房颤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对房颤全程管理、科学管理、同质化管理的科学管理体系。五年来,在房颤防治的概念、制度、程序、成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此前,中国房颤中心联盟更新了六项认证标准,对此黄从新表示,通过房颤中心建设,我们希望构建起对心房颤动全程的科学防治体系。包括治疗方法学、策略学,也包括预防的方法学、策略学;此外构建管理体制,包括信息收集、提炼,成果的推进等,要不断优化从业人员的管理策略,同时也要不断的优化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进一步优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建设。

2019年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知》,由此明确了不同等级的医院在房颤管理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的原标准实施在该文件发布之前,所以关于明确细化分级诊疗的相关要求要更新补充。”黄从新表示。

据黄从新介绍,房颤中心建设的认证标准包括标准版和基层版。所谓标准版,是对大医院的要求,而基层版则是对中小医院的要求。这是根据分级诊疗中,不同医院的责任和义务制定的标准。“根据近三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成果,我们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房颤中心建设认证标准的2.0版。”他谈道。

黄从新还表示,联盟完善了房颤中心示范单位的认证标准,在房颤中心建设的认证单位中,选拔出一批能够引领房颤中心科学规范管理的单位,要出成果、出经验,起到引领和标杆的作用。除此之外,增加了房颤中心建设的质控标准。“新标准发布的目的在于与时俱进地提升房颤中心建设相关内涵质量。”黄从新说。

(运营:刘予欣)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