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长发育 > 热点 > 正文

首儿所消化内科内镜取出10厘米“黑虫子”

2021-12-24 14:38:33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出来了,出来了。”随着像“大虫子”一样的黑色柱状体从圈套器上顺利取下,消化内镜室里的医护人员一片欢呼。“我再看看食管和胃黏膜有没有继发损伤。”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宁慧娟一边说一边将手里的内镜轻轻地再次探入小艺(化名)的嘴中。

“出来了,出来了。”随着像“大虫子”一样的黑色柱状体从圈套器上顺利取下,消化内镜室里的医护人员一片欢呼。“我再看看食管和胃黏膜有没有继发损伤。”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宁慧娟一边说一边将手里的内镜轻轻地再次探入小艺(化名)的嘴中。

躺在消化内镜室治疗床上的小艺今年9岁,半年前在家中玩耍时,不小心把跳跳球上的加厚海绵吃了进去。误吞异物后虽然没有剧烈腹痛,但有呕吐、腹泻的情况发生,大便中还排出过小块海绵。

在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发现在小艺的胃体和胃底有一个巨型圆柱状异物,大约10厘米,像一条大虫子趴在胃里。当地医院立即进行了经胃镜取异物手术,但手术进行了3个小时,只取出了部分小片状异物,那条“大虫子”还是纹丝不动。医生建议通过外科手术取出异物,但家长考虑孩子年龄小,外科手术对孩子的创伤较大,想到北京的医院,还是希望通过胃镜微创治疗的方法取出

\

跳跳球(图片来源于网络)

12月13日,小艺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特需门诊,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孙吉萍了解到小艺的病情后,立即电话联系了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宁慧娟,按照疫情期间的防控要求,安排小艺第二天住院。消化内科主任钟雪梅对小艺进行了术前检查,带领全科医护人员进行了病情评估及术前讨论,最终决定在内镜下将异物分割,然后用异物钳、圈套器或者异物网篮取出,切割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胃黏膜组织。

16日上午,小艺进入消化内镜室,全身麻醉后,主治医师宫幼喆先用异物钳顺利将隐匿在“大虫子”下的3块约2厘米×2厘米的异物取出,但是最大异物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难以通过狭小的贲门口,而且由于“大虫子”漂浮在胃体的粘液中,增加了圈套的难度。宁慧娟一次次的尝试,终于用圈套器套住“大虫子”,在电刀切割过程中发现异物内还有其他坚硬物体,根本无法切断,但又欣喜地发现,经过反复几次切割,塑料异物受热后体积变小了。宁慧娟立即改变策略,决定将异物整体取出,圈套器顺利圈套住了异物,缓慢地通过了贲门口。可接下来的问题是,能不能顺利通过口咽部,会不会在咽部断裂甚至掉入气管。宁慧娟凝神屏气,眼睛盯着屏幕,稳稳地将圈套器逐渐往外牵出,1厘米,2厘米……10厘米……,虽然有一定阻力,但是最终成功地将“大虫子”完整地取了出来。她再次进镜,发现食管及胃的黏膜并没有造成继发损伤,大家心里的石头才落地。

小艺出院当天,家长送来了一面锦旗“医术精湛、护理精心”,衷心地感谢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宁慧娟说:“消化内科每年要取七八十次异物,这次虽然是一次普通的内镜下取异物,但异物的大小和体积刷新了以往记录,最主要的是避免了孩子外科手术的痛苦,能很快地恢复健康。”

日常生活中,孩子一旦发生误吞异物的情况,家长应第一时间了解吞下的是什么异物,吞了多久。被吞入的异物大部分都能顺利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但部分异物可滞留在消化道,不及时取出有时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黏膜溃疡、梗阻、穿孔等,对儿童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在排异物过程中,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吞咽困难、腹痛、便血等,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宁慧娟 邱爽)

(运营:王卓)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