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创新前沿的医疗科技能帮到心脏病患者?9月24日,在2021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医师报》社与波士顿科学联手,共同打造“以心相连,共护‘心’健康”的世界心脏日主题直播活动,传递心脏治疗领域前沿的理念和术式。
血管内超声,走出“见山不是山”的迷雾
血管内超声(IVUS)是指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使用末端连接有超声探针的特殊导管进行的医学成像技术。
“就如同做肠镜时,把探头伸到肠道中,而心脏超声是把探头做小,放入血管中,利用超声波收集血管壁结构,通过专业的解读,可以更加明确地看到血管壁的真实情况。如今,血管内超声是标准武器,在介入手术复杂病变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有助于医生对病变进行更加精准的把握,让治疗更准确有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钱杰教授表示。
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一劳永逸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一个不可忽视的后果是血栓的风险增高,由此导致卒中(中风)风险增加5倍之多。更为重要的是,房颤相关性卒中往往比较严重,死亡风险较高(20%)、致残风险较高(60%)。
“许多房颤相关性卒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抗血栓治疗进行预防,药物治疗是临床常使用的手段。药物治疗虽好,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而言,抗血栓与抗凝治疗,增加了出血风险,很多出血风险高的患者甚至无法服用药物。对这部分人群,推荐使用左心耳封堵术进行治疗。”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一病区李松南教授指出。
曙光已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过去半个世纪,心脏疾病在很多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唯一没有被攻破的堡垒是心衰。但好在曙光已现,有一些新的技术,在某些类型心衰的治疗上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就是其中一个。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又称双心室起搏,是在传统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该疗法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孙志军教授介绍。
(责编: 实习编辑:刘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