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乔靖芳)“近年来,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创新药物的研发上市,为不同瘤种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在6月19日的“恒创中国,与时偕行——第三届HERO肿瘤‘恒’论坛暨恒瑞50周年庆典”中,来自肝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肺癌等领域的国内外重量级专家,分享肿瘤治疗进展。
肝癌:晚期肝癌药物治疗闪耀中国智慧
肝癌是中国“特色肿瘤”,中国肝癌治疗需要基于中国国情,探寻适合中国肝癌的药物和方案。
南京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
南京金陵医院秦叔逵教授在会上介绍,由其牵头探索的FOLFOX4方案,是目前写入我国指南且同时被国际指南推荐的肝癌首选化疗方案。近几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如阿帕替尼、多纳非尼等不断取得新成绩,在AHELP研究中,在入组人群基线特征更差的情况下,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肝癌仍取得了成功。靶向联合免疫进一步开启了肝癌联合治疗的新篇章。
乳腺癌:精准治疗由中国方案引领
中国学者在乳腺癌领域探索广泛,成绩显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揭示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各亚型特征及治疗靶点,建立了复旦分型体系,提出了分子分型基础上的TNBC精准治疗策略;袁中玉教授团队开展的SYSUCC-001研究是全球首个探索早期三阴性乳腺癌节拍化疗模式的研究,证实了标准治疗后卡培他滨节拍化疗维持显著改善DFS。
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探索已有诸多新进展,邵志敏教授团队和江泽飞教授团队均有重磅成果,徐兵河教授牵头的PHOEBE研究证实,中国原研靶向药物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可显著改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成为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线治疗的新标准。
消化道肿瘤:系统性治疗前景可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介绍了中国消化道肿瘤系统性治疗的现状,他说,在胃癌领域,ToGA研究证实了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改善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堪称胃癌研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随着新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不断涌现,胃癌治疗也有新的进展。
肺癌:免疫治疗风起云涌
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近几年如火如荼,在不同分期NSCLC的治疗中均有突破。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介绍,在晚期NSCLC免疫治疗领域,免疫单药相继在晚期NSCLC二线治疗以及PD-L1高表达人群一线治疗取得成功。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进一步提升了患者获益,扩大了免疫治疗的受益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