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何为医者仁心?春节期间邀你看医学微电影《心安》

2020-01-29 19:48:4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何谓好医生,做医生的职业经历中内心是否从无挣扎?医疗题材微电影《心安》以科主任的视角为切入点,对心内科领域进行全景式展现。

谁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在最近的疫情中,医者被提得最多!

何谓好医生,做医生的职业经历中内心是否从无挣扎?医疗题材微电影《心安》以科主任的视角为切入点,对心内科领域进行全景式展现。

电影中,病房里的一次医患冲突,引发了一串连锁反应。来自家庭、事业及精神世界等多方面的压力,在同一天相互叠加,心内科主任张旭东(李天烨 饰)因此坠入情绪的谷底。已故母亲(苇青 饰)的一段往事浮上心头,愧疚之情促使他陷入灵魂的拷问与初心的追忆,短短一天,他彷佛历尽了人间的喜怒哀乐,这一天也成为他行医生涯的缩影。所有事件,均指涉着医生内心的终极拷问:何谓好医生?

或许当下医疗题材的影视作品并不罕见,但如同《心安》一般直击医患的心灵的微电影,却也并不多见。该片也因为制作精良而获得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2019年度)“年度创新品牌微电影”。

\

\

多线索叙事 指涉医学的终极拷问

该片制片人汪闻亮介绍,从叙事层面讲,影片采用了多线索交织的手法,将一天之内的事件和不同的人物串联在一起,又利用回溯及闪回的方式,将多条线索归拢在一处。

在《心安》中,主任办公室不仅仅是一个场景,它更像众多故事线的集成器与变压器。各种情绪在这里集结、消化、变奏、交互,办公室被赋予了心灵告解室般的氛围。在这个私密的角落里,记忆在发酵,不同的事件在闪回,冲突在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被推向高潮,人物的心灵通过最后现实与记忆的叠影完成蜕变。

空间与光线 电影语言服务医学题材

布光同样在暗示着“办公室”的象征意义,通过室内室外光线的对比,这个封闭的场景化为主人公记忆的容器。走入办公室,即走入了人物的内心,而办公室之外的场景,统一构成了心灵之外的真实世界。无论是病房、医院走廊还是院长办公室,全部采用了高调照明,用硬而锐利的光线,勾勒出来自光天化日的现实压力。主任办公室的门和墙壁,成为维护精神家园最后的防线,在幽暗且光影对比强烈的环境中,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结慢慢浮现。

这个情结,是主人公完成心理转换的原力,更是整个故事的题眼。

场景与布光参与了叙事,共同构成了故事的内部结构。典型的电影化手法恰如其分地融入医疗题材的叙事中,《心安》的创作,预示着电影这种艺术形态在医学宣教及传播中,将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情感与专业 两个维度实现医患宣教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会长葛均波院士一直强调,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越发紧急,已经成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最重要的障碍之一。因此,心血管健康知识宣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今天,医患双方的沟通与理解成为深刻的社会课题,宣教影响力若想实现最大化,更需要整合影视化手法,让医学知识的传播变得更深入人心。

在这一方面,《心安》算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除却上文提到的视觉元素的调动,影片还通过情节的设置,展示了医生工作与生活中常见的两难选择,更利用身份的巧妙转换,揭示了医患双方实为利害共同体的本质,并在矛盾的解决过程中,诠释了医学精神的真谛。

在情感之外,影片也融入了许多有价值的专业信息,比如降脂药的应用常识,以及新型药物PCSK9抑制剂的疗效特点及适用人群,从情感与专业两个维度,完成了心内科领域的电影化宣教。

 

(责任编辑:韦川南)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