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长发育 > 热点 > 正文

让每个人都成为合格的伤病突发现场第一目击者

2020-12-29 11:15:12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 “当前,我国社会对急诊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然而近几年,一系列有关各行业人士‘猝死’的新闻报道却凸显我国现场救护方面存在尚未解决的硬伤。”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祝益民出席“2020医院品牌建设训练营暨湖南省医院协会品牌建设与健康传播专委会年会”时为大家回溯了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应势、应需而生的过程,并讲述了自己对于医生做科普的思考与探索。

“当前,我国社会对急诊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然而近几年,一系列有关各行业人士‘猝死’的新闻报道却凸显我国现场救护方面存在尚未解决的硬伤。”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祝益民出席“2020医院品牌建设训练营暨湖南省医院协会品牌建设与健康传播专委会年会”时为大家回溯了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应势、应需而生的过程,并讲述了自己对于医生做科普的思考与探索。

合格第一目击者及急救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祝益民介绍,现代救护三个“一”理念强调在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由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之所以强调这三个“第一”,是由急救,尤其是直接导致猝死的心血管突发事件的特殊性决定的。

世界上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心跳骤停后的黄金急救时间只有4-6分钟,在发病、受伤现场最初几分钟万分宝贵,每推迟1分钟,患者及伤者的死亡率就会上升3%,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然而在我国,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不足1%。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合格第一目击者严重不足;公共场所AED配备远不够。

“公众急救科普迫在眉睫,现场救护培训刻不容缓。”祝益民强调,因此,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及与之配套的“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应势、应需而生。

力争建立“现场救护湖南模式”并推向全国

为了让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能成为融入日常生活,甚至能上升到法律层面,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潜在受益者,祝益民及团队开始推行“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其含义是“十个一”:一个思考、一套理论、一个节日、一支歌曲、一个舞蹈、一个联盟、一本专著、一个基地、一项成果、一部法律。

一个思考:只有把握好急救现场,患/伤者才能拥有被转运到医院继续救治的可能性。如何让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从医生考试、医患交流活动的形式化内容,真正变成救护现场每个目击者真正能做到的固定动作?

一套理论:先查询和了解别人怎么做;查不到时,就创造理论——三个“一”理念,并把理论集结成文字发表在杂志上,让大家了解、理解、评价,并获得认可。

一个节日:为了更好地推广三个“一”理念,四个学会、四大主委联合发起倡议,将11月1日设立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的节日。

一个联盟:成立“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并牵头邀请公安、消防、社会志愿协会、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加入联盟,扩大三个“一”理念的社会影响力。

一本专著:为了方便大众学习、培训,编撰一系列专著作为指南,让三个“一”理念指导下的救护行为标准一致,并在标准指导下陆续开展“五进”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五带”活动——一个医务人员再带五个人,包括家人、邻居等,产生辐射性影响力,形成了与三个“一”理念配套的“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对各行各业进行相关培训。

一支歌曲:为了让培训效率更高,让科学理念入脑入心,歌舞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是最好的选择。《“救”在身边》这首歌让大家在唱歌的同时,掌握急救要领。

一个舞蹈:一边锻炼身体一边了解急救知识,并举办歌舞比赛推动学习,通过媒体宣传,让歌舞对社会大众产生正向引导。

一个基地:要规范培训,就要有地方让导师开班,操作、练习、考试、合格发证,于是“急救小屋”陆续建立,并已培养全省1000多名导师。未来,我们希望每个医疗机构都成为培训点,让医疗人员成为第一目击者培训的主力军。

一项成果:为了系统推进三个“一”理念培训推广工作,并力争建立“现场救护湖南模式”,我们成立“第一目击者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第一目击者高峰论坛”;申报科研课题并撰写论文;制定《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救护的专家共识》;成立“急救医学研究所”;创办《实用休克杂志》。未来,还将积极与新技术结合,开发现场救护网络信息平台,与医疗机构对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一部法律:在探索现场救护的过程中,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顶层设计对于建立“现场救护湖南模式”并向全国推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9年11月1日,旨在增强公民自愿参与现场救护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和规范现场救护行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颁布施行,湖南省成为国内首个为现场救护单独立法的省份。

祝益民坦言,希望一步步把湖南行动变为全国行动,并促成全国人大立法;更高的目标,希望不但是在中国,也能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开展相关项目。

做医学科普要做得专业、系统、连续

以现场救护三个“一”理念的科普与推广说开去,祝益民也谈到了自己对于医生做科普的看法:

首先,做自己擅长的领域,把专业性做到极致。如果是干急救的,就把急救科普做透彻,让自己成为科普专家,做出专业人士看了觉得靠谱,老百姓看了觉得能懂的科普。

其次,让科普工作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每一个学科都永远处在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中,做医疗科普传播也要深耕细作,一篇两篇10万+起不到多大作用,只有长久、连续的科普才会有更好的推进和推动作用。(李娟)

(运营:王卓)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