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
刘群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孩子的身高越来越被家长们重视,但对身高的认识及促进孩子身高方面仍有不少误区,有的家长认为促进孩子长高就是补钙天天给孩子喝骨头汤,有的认为孩子个子矮小不用着急可能是晚长,或是孩子已经错过了长高的关键期才意识到要帮助孩子长高……为更好的帮助孩子长高,家长应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Q1: 什么是矮身材(矮小)?
矮身材(矮小)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明显比同龄儿童矮,或生长速度明显缓慢,如果2岁以下小儿<7cm/年,4岁至青春期前<5cm/年,青春期<6cm/年,则提示生长发育障碍,应及时找专门治疗矮小症的内分泌科医师和儿科医师就诊。
Q2:导致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到了很大一部分,除此之外,出生情况、营养、睡眠、运动、疾病等因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具体而言:
1、遗传:遗传因素占60--70%,如果遗传靶身高(父母的平均身高男+6.5cm,女-6.5cm)较低,则家族性矮小的可能性较大。
2、出生及营养、睡眠、运动: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可能存在身材矮小,但可能在2岁内实现追赶生长,孩子是否因经济、喂养、疾病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影响孩子身高,孩子晚睡、或睡眠不足可影响身高,有规律的运动可促进身高增长。
3、疾病:如果孩子矮小且身材不匀称要考虑骨骼发育不良性疾病如粘多糖病、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慢性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慢性肾病等可导致身材矮小,精神疾病如恐惧肥胖导致的厌食症也可影响孩子身高。
如果孩子存在智力障碍则必须注意进行甲状腺功能和染色体检查,以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染色体异常;如果孩子出现长颅窄脸、杏仁眼、小嘴、薄上唇、嘴角向下、肥胖体且生殖器幼稚,则需重点排查Prader-Willi综合征;如果女孩出现面部多痣、颈蹼、后发际线低、乳距宽、第四掌骨短、肘外翻,则需重点排查Turner综合征的可能。
如果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则注意排查有无性早熟;生长激素缺乏是病理性身材矮小中最常见的病因,通常是由于颅内下丘脑或垂体疾病、肿瘤引起,可安排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头颅MRI检查帮助诊断;身材矮小越严重,病理性原因所致矮身材的可能性越大。
Q3:矮小如何治疗?
1、病因治疗:应注意日常营养和睡眠、运动的保障,精神心理性、慢性炎症性胃肠病、慢性肾病等患儿在相关因素被消除后,其身高增长会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给予左甲状腺素片治疗。
2、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目前获准采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疾病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Prader-Willi综合征、小于胎龄儿和特发性矮身材、短肠综合征等。自1985年重组人生长激素上市以来,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和各种非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矮小症患儿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的生长激素制剂有粉剂、水剂和长效周制剂三种,应根据患儿病情、家庭经济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效生长激素每周注射一次,患儿更乐于接受,疗效更好,青春发育后期或骨龄近闭合效果可能不理想,年龄越大费用越高,所以要早治疗,疗程通常不宜短于1~2年,可持续治疗至骨骺闭合为止,家长不宜闻激素色变,生长激素是人体正常分泌的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种蛋白质,不同于糖皮质激素,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是比较安全的。
Q4: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晚长?
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有两个生长高峰,一个是婴儿期,另一个是青春期,有一部分孩子在进入正常青春年龄时没有生长加速,在正常青春期年龄后出现身高猛长,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青春期发育延迟,民间俗称晚长。
除家族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外,青春期发育延迟更常见的病因包括高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发育延迟、低促性腺激素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功能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身材矮小,都理所当然以为是晚长不予理会,等孩子中学毕业甚至二十几岁才慌忙去医院就诊,结果孩子骨骺已经闭合从而丧失长高机会。事实上仅凭身高而不做特殊的辅助检查,很难判断孩子是晚长,还是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引起的矮小,如是生长激素缺乏所导致的矮小,即使后来给予治疗,也无法弥补以前延误治疗所造成的差距,治疗越晚,差距越大,孩子骨骺闭合后身高几乎不能再增长,所以不要等骨骺闭合才想起给孩子治疗。
别让孩子错过长高的关键期,以免追悔莫及,建议3岁以上生长发育落后的孩子每年测一次骨龄,一旦孩子骨龄异常,首先要排查是否存在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然后再从营养、睡眠、运动、情绪、药物等方面综合干预。
(责编:荆雪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