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都希望自己表现出色而被他人认可、尊敬和赞扬,而适当焦虑有助于表现自己的优秀,所以社交焦虑是交往的必备情绪不必大加抵制。
如果焦虑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对个体人际交往产生阻碍,引起个体的持续回避行为,就是社交焦虑障碍(SAD),就是通常说的“社交恐怖症”。
SAD患者会出现回避行为,如放弃参加集体活动,拒绝当众讲话等,这是出于对“自尊心的极力维护”,他们以为这样弱点就不会被对方发现,不会被嘲笑和轻视。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不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提前漏出马脚,并被赋予额外的社交焦虑的形象,也不能真正缓解社交焦虑。
SAD患者自尊心易受伤害和其早年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有关。一个在成长过程中,自尊心不断受到打击的人(如父母过分的苛刻,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成绩、容貌等方面不如人而被轻视)更倾向对人际环境表现出敏感性和易受伤害性。
因为在其内心深处形成了一个关于自己的负面形象,同时还有一个挑剔、嘲笑、轻视的客体形象,导致他们在人际互动中选择性注意自己的不好和他人的负面评价。因此治疗SAD的焦点是帮助患者恢复自尊心。无论是药物还是心理治疗,关键是使SAD状态转变到非SAD状态,从治疗本身开始尊重SAD患者,关注其内心矛盾。和他们一起探讨更合理的认知模式和更有建设性的行为模式,用更成熟的防御机制——升华,而不是回避,来提高对挫折的耐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