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12月15日> 总第1178期 > 16 > 新闻内容
防肺栓塞从活动腿部开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许俊堂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5日  查看次数:  

  病房收了一个70岁的女性患者,3周前被藏獒咬伤右足和踝部,因伤势较重卧床两周,下地行走感觉左下肢疼痛,这才发现左下肢肿胀,明显比右侧受伤的腿要粗许多,于是患者辗转来到我院,查下肢血管超声证实为左下肢股静脉、髂静脉血栓形成,CT肺动脉造影显示为肺动脉栓塞,但患者却没有明显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的症状。

  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多,而实际发现的很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0%~80%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便有症状也常常被忽略了。而肺栓塞也是无症状的可能远远多于有症状的,像这位患者如果不查CT,就不可能得到诊断。 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很多死亡是在肺栓塞发生后的1个小时以内。

  既然肺栓塞一旦发生就可能没有挽救的机会,那么预防就尤为重要。预防肺栓塞应该先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入手。

  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严重可逆的或者可以治愈的危险因素,如严重的创伤,外科大手术;第二类是不太严重,但也不太容易消除的危险因素,如内科严重疾病,因瘫痪长期卧床,恶性肿瘤患者,慢性炎症性肠病等;第三类是特发性的,也就是常规临床检查往往找不到病因或者诱发因素,这类患者往往比较年轻,没有任何诱发因素就发生静脉血栓栓塞,这种情况我们称为易栓症,往往是血液成分变化导致血液高凝的结果。

  预防的措施除了药物外,非药物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一般措施包括适当多喝水,穿宽松衣裤,多活动肢体,尤其在各种外伤和手术之后。长途旅行超过6小时有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应该定期活动肢体,定期站立和走动。

  器械预防措施除了弹力袜外,还有一种间歇充气压力装置,主要在医院使用。器械预防措施单独使用往往用于中、低危患者或者抗凝有禁忌的患者,高危尤其极高危患者可以采取药物加器械的办法预防。

  我院有位护士长去看准备做关节手术的老主任,护士长没有拿吃的,也没拿喝的,更没拿现金,而是把准备好的弹力袜放到了老主任的床头柜上,并嘱咐多喝水,多活动等等,看这关怀是不是更贴心更实用呢。

  要提醒大家的是,年龄越大、病越多越重、越是卧床不动,或手术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就越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