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近日,健康时报联合北京安定医院举办了“身心健康、幸福一生”心理讲座。
主讲专家:郭红利,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
心理暗示:合理利用双刃剑 二战时期,战争狂法西斯曾经做过一个残忍的试验:挑选出身强力壮的俘虏,躺到暗室中,蒙上他们的眼睛,然后绑上他们的双手,告诉他们“你手腕的大血管已经被划破,你将因血流尽而死去。”随后拿一把小刀在他们的手腕处划上浅浅的一道,其实并未割及到大血管。然后用声音模拟血流到铁桶中的滴答声音。尽管囚犯的手腕血只有少量渗出,最后有的囚犯仍然死去了。死亡检查非常像失血过多而死的病人。这就是强大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俘虏在紧张焦虑中死去。
其实心理暗示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就会产生副作用。有些孩子生性胆小谨慎,平时从来不敢单独出门,家长容易跟孩子或者外人强调他胆小、外面危险,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对家长越来越依赖。所以要多给孩子以正面的鼓励。有些孩子不合群,家长不要以为就是孩子个性强,其实除了性格较极端,认知有问题,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不当,导致无法适应群体生活,这也要引起家长的主意。
焦虑抑郁:易伪装成躯体病 郭红利在内科做实习医生时,接触到这样几个病例。一位腹泻患者治疗了一周后,仍然止不住腹泻,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夫听到患者说,除了腹泻之外,还伴有睡眠障碍,就让患者服用一些抗焦虑的安定药物。一周后,不仅睡眠好了,腹泻也止住了。还有一位患者,血压很高,服几种药都降不下来,大夫经过详细问诊,给患者开了些抗焦虑的药,结果血压很快就稳定到了正常水平。
焦虑抑郁不仅仅是成年人的疾病,孩子也会得。有些留守儿童,家庭条件不错,就是比同龄人矮小。一看发育门诊,被查出因思念父母、经常心神不安、食欲不振,显得孤独自卑、离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自尊心差。经儿童精神科大夫心理指导后,逐渐饭量上来了,个头也追上了同龄人。
焦虑抑郁在老年人身上更隐匿,特别是社会关系简单,平时不爱出门,性格内向的老人,容易出现精神问题。但他们没有意识去精神科就医。就拿常见的皮肤瘙痒、身体疼痛、偏头痛、食欲差等,反复在相关的门诊看,药吃了一大堆,就是控制不住,如果稍有点心理知识,换个思路,不要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找个精神科大夫问问,或许就能抓住疾病的马脚。有些所谓的疑难杂症,病根就是抑郁焦虑,只要明确病因,正规治疗,病情就能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