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 苑广阔
最近,“老少共享房”火了——空巢独居老人提供房子,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陪伴,两边一拍即合,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民族街老年人服务中心,一老一少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有条件的老人腾出一间空余房间给年轻人免费居住,房客利用空余时间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解决双重“窘境”。
从理论上来看,这确实是一件既有现实需要,又充满了情怀的事。
空巢老人往往年龄偏大、体弱多病,需要人陪伴和照顾,来解决现实中问题和精神孤独,而这些年轻的大学生,精力旺盛,既能对老人提供基本照顾,又能够通过聊天等方式,帮助老人排遣寂寞。与此同时,他们因为刚刚从学校毕业,经济相对紧张,而老人提供的免费住房,可以说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缓解了经济压力。
双方是因为“共享房屋”而走到了同一个屋檐下,但这没有血缘关系的一老一少能否在这同一个屋檐下友好相处,和谐生活,最终是由双方感情来决定的,其中最少不了的,就是彼此的宽容与理解,以及双方对彼此关系分寸的恰当拿捏。
年轻人免费住了老人的房子,需承担一定的照顾义务,比如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揉揉肩,捏捏腿,顺路买个菜等等。这些事情年轻人要主动积极些,不能偷懒,作为老年人,也要理解年轻人的工作时间、生活方式,比如年轻人加了半夜的班回来,本来就疲惫不堪,如果老人还硬要对方帮做这做那,恐怕就有些不近人情。
两人相处是一个互相了解、彼此接纳的过程。过程中,宽容、体谅、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基础上,双方对经济问题,也要提前做好约定,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纠纷,否则不但容易产生猜忌和罅隙,易招致老人子女的不满,导致老少配难以走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