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9月05日> 总第1439期 > 10 > 新闻内容
日本老人退休后干点啥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养老服务中心筹建办主任 田素斋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5日  查看次数: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养老服务中心筹建办主任  田素斋   日本现在的65岁以上的老人,大都是二战后(1947年)出生的“团块一代”。这代人具有共同的特点:小学、中学、大学就读于临时教室,通过残酷的“高考”,进入大学,又在大学里经历了学生运动;在经济高速发展期后的物质丰富时代结婚;泡沫经济鼎盛时期购买私人住房;泡沫破裂后遭遇还贷的沉重压力,为子女教育费的重负奔忙。
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日本人,退休后是很难“安分”养老的。
兼职打工也是 “养老”
很多日本老人在公司退休后,趁着能干活,会寻找下一份兼职工作,一直做到做不动为止。
随着老龄化的严重,日本社会也鼓励日本老人退休后再就业。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的工作都有老年人的身影,比如司机,比如服务员。日本人之所以会“退而不休”,还与国民性格有一定关系——许多日本人视工作为神圣之事,视集体为归宿。
上世纪70年代,日本规定的退休年龄为55岁,到了80年代,退休年龄被延长到60岁,而今则进一步延长到65岁。多数日本人一直抱有“活到老工作到老”的心态,即使是到了退休年龄,也不愿被人当作老人,受人照顾,骨子里散发着“不服老”的干劲。当被问到“为何要做一名高龄工作者”的问题时,很多日本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我觉得自己还能工作啊!”
退休后为自己而活
跟中国老人大半辈子绕着子女转的模式不同。日本有经济条件的老人退休后,大多选择旅行。
年轻时忙忙忙,却没有时间去看一看的世界的风景。年轻时钱和精力都放在养家照顾家上,老了有时间就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读一直没有读过的书,看看电影戏剧等等,抽时间去悠闲地尽兴旅游,甚至学学插花和做手工,日本也有社区的形式组织老年人合唱团,在社区进行表演。
没有“养儿防老”的概念
日本老人的子女很少跟父母一块住,他们通常会搬到离单位近的地方去租住。现在日本进入“单身社会”,大龄女青年很多,婚事总是一拖再拖,“适婚年龄”对他们早就是个过时的词儿了。
即便是结过婚有了孩子的子女,在日本,老人也很少会帮子女带孙子。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的子女并没有赡养父母的传统。日本孩子18岁成年后,如果和父母关系不好,可以直接“家出”,就是直接收拾行李离开家里,从此不和家里有任何联系。跟净身出户有那么一点相似。
如果和父母关系密切,时不时回家的也大有人在,但子女独立之后,两家的经济是绝对独立的,不存在父母拿出自己半辈子的积蓄给子女买房的情况,也不会存在子女去赡养父母的情况。
平时孩子们都各自忙各自的,但至少在每年的除夕夜,享受一次阖家团圆的快乐。看一看“红白歌战”,八卦一下歌手。听除夕夜的钟声,一碗大年夜必吃的荞麦面条,才觉得这一年过去了。
不觉得住养老院丢人
日本没有养儿防老的概念,所以日本老人退休后会为了老年痴呆症、中风等突发情况做准备,比如存钱,让自己有万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可卖掉房子进养老院。
日本的养老产业非常发达,养老院并非我们印象中老旧破败的模样,大部分养老院设施非常完善,堪比五星级酒店。
当然,这样的养老院一般价格不菲,拿东京举例,东京养老院一个月要支付20万~40万日元(人民币约1.2万~2.4万)之间不等,相当于最便宜一个月也要一万多人民币的支出。另外一种方式叫一次支付,支付几百万日元的费用来买一个长时间段的疗养。一般老人的家庭都是要拿出所有积蓄,有的老人索性卖掉房产,全部拿去养老院颐养天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