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如今,作为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80后们也开始逐渐走上了新妈妈的角色,从小倍受呵护的她们在承担起妈妈这个角色时还显得有些手忙脚乱。近日,由北京友谊医院主办,健康时报协办“0~1岁婴儿的正常发展与家庭和谐”的健康讲座,重点聊聊新妈妈和宝宝的那些事。
宝宝出生后,怕新妈妈被累着,也怕新妈妈没经验,照顾不好宝宝,于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争着抢着往前冲。
友谊心友心理咨询师朱春蕾却告诉大家,作为老人,在一旁搭把手,做好一日三餐,洗洗尿布,打扫下卫生就是做了最好的事。为新妈妈承担太多甚至完全替代,对她是不合适的,并且会影响到她与孩子一开始就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平时生活中,老人最好能做到不夺权、不控制、不打击。
不夺权—— 多让妈妈抱孩子
当孩子出生被裹好后,全家人就会围过来把孩子抱走,把新妈妈搁置在一边。心想着她生完孩子就要好好休息,什么都不用管,什么也不用做,等孩子饿了给她喂喂奶就行。
“宝宝饿了再抱给新妈妈会影响他们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朱春蕾说。她解释,宝宝在饥饿时会使尽全身的力气去吃奶,表现得狼吞虎咽,像个小猛兽,有时还让妈妈感觉很疼。而新妈妈会觉得孩子并不像期待中的那么可爱,甚至有些可怕,感觉到挫败。
如果在宝宝平静时就躺在妈妈身边,她就能看到宝宝更多的表情,新妈妈长时间地观察宝宝,为他做很多的事情后,就会及时准确地分辨出孩子所处的状态,如宝宝的哭声是代表饿了,还是尿了。另外,新妈妈温和地触摸以及与宝宝的谈话也是孩子后天形成稳定的性格和安全感的基础。
不控制—— 自己尝试去摸索当宝宝吃不到奶时,老人们比宝宝还急,总会以过来人的口吻给出一些经验性的建议。
“你应该躺着喂,不行就起来抱着喂……”老人指挥道。有些老人甚至还会教新妈妈摆出所谓的正确但并不舒服的姿势,弄得新妈妈不一会就无所适从,脾气不好的新妈妈容易烦躁,性格内敛的则可能会产生无能感与自责感。
朱春蕾说,不管是谁,每一个新妈妈都是通过体验来学会做母亲的,老人要相信她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找到与宝宝相互适合的规律。当新妈妈做得不好时,老人可以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为她提供一些建议,而不是控制,但更重要的是老人要给新妈妈一个空间让她去摸索。
不打击—— 喜欢做啥做点啥
新生儿带来极大的喜悦,许多新妈妈会充满激情地“摆弄”宝宝,一会给宝宝换件这样的衣服,一会给他摆那样的POSE(造型),要么就是在床头变换着安装各种玩具。而老人往往会拦着,怕宝宝冻着、磕着、碰着……
而朱春蕾建议,老人要尽量让新妈妈有个好心情,她在做这些事情时内心是充满爱与喜悦的,孩子的感觉也会是这样。如果阻止和限制太多,绑手绑脚,一定会导致不良情绪,孩子也会感觉到这个母亲不快乐,从而也影响了孩子。因此老人应避免打击新妈妈,尽量让她做一些她喜欢做的事情。
主讲专家:朱春蕾,北京友谊医院心理健康之友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