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专家:帅莉,友谊心友心理咨询师
“用温暖、微笑的态度关注孩子,比给他用进口的奶粉,用进口的尿不湿,多请几个保姆照顾都重要得多。”友谊心友心理咨询师帅莉提醒在场的准妈妈与准爸爸们。
安全型依恋最好
孩子,尤其是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内心对陌生的环境会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他希望得到其他人的关注和容纳,以得到一种安全感,这种精神上的需求就是依恋。
依恋又分为安全型、纠缠型、混乱型等类型。一般来说,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平时会欢笑多哭闹少、喜欢接近新事物。在学龄期,这样的孩子交往能力强,能交到很多好朋友。他们擅于与人合作,是受欢迎的孩子。
纠缠型的亲子关系,孩子要时时刻刻和家长在一起,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混乱型的孩子与陌生人接触少,不友好,一些孩子与家长分离后重聚会表现出既亲近家长又反抗家长的矛盾行为。
轻柔声音应对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安全型亲子依恋呢?帅莉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刚刚好”的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作出恰当、及时、一致的反应。
当孩子吃奶时,母亲应该用微笑、温馨的目光注视着孩子,也可以一边喂奶一边跟宝宝说话,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被喜欢的。
一岁以内孩子往往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吃、喝、拉、撒、睡等生理方面的需求,大多数父母一听到孩子哭,就会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跑过去抱起来哄一哄。帅莉介绍,其实,这时并不需要立即赶到孩子身边,但一定要有一个声音回应,而且声音要尽量柔和。比如,妈妈轻柔地说:“宝贝你怎么了?妈妈一会过去。”并且当孩子每一次哭时都能做出这样温暖的反馈。
如果孩子发出需求信号时,经常遭到家长冷遇就容易形成混乱型亲子关系,而父母时而亲近时而冷漠的回应,则容易形成纠缠型的亲子关系。
家长先弱化焦虑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先弱化自己的焦虑与不安,传达给孩子积极的反馈。当孩子摔倒后,父母用很坦然、很放松的态度关注他,这时孩子从父母眼神里就会看到,摔倒不可怕,他会自己爬起来,拍拍腿继续走。相反,父母大步地跑过去,会把这种焦虑也“传染”给孩子。
所以,孩子如何面对挫折,与父母最初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所面临的挫折有重大联系,而这些都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基础。
“现在年轻的父母普遍都承受着来自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各种焦虑与不安,但在面对孩子时父母所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消化和缓解自己的恐慌,别让孩子替自己的焦虑吃药。”帅莉说。
比如,许多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这个班对培养孩子真的有帮助?还是听说别的孩子去了,觉得如果不给他报班自己就不是好家长呢?有些家长在报完之后,会有种心安感,感觉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孩子用好成绩来回报了,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