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既成人又成才。成人,是说孩子能在社会上立足、独立生活;成才,是说孩子具有一技之长,在某个领域是个专才。
两者兼得,当然是件大好事,父母们求之不得。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似乎对孩子成才看得更重一些,花的心思和精力也更多些。笔者有位老友,他和爱人对儿子的学习从小就抓得很紧,休息日也让儿子参加一个课外辅导班学习英语。那儿子也确实非常争气,大学毕业后到美国读研究生,回国后在一家外企上班,收入不菲。
按说儿子是成才了,作父母的也该高兴一番。谁知老友的心事又来了,原来那儿子一直关注学习,社会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这让他和爱人又开始操起心来。
有次老友和爱人到外地旅游了半个多月时间,结果回来一看,儿子瘦了一圈。一问才知道,儿子这段时间里基本上靠吃方便面打发日子。母亲说:“不是跟你说了嘛,到机关食堂去买点东西吃,总比吃方便面强啊!”儿子答道:“那里人多,我不愿意去。”“人多怕什么啊?都是叔叔阿姨的,有什么可怕的。”“我不习惯与那么多人打招呼,挺烦的……”儿子如此说。
夜深人静,老友和爱人却怎么也睡不着,你一言我一语,述说着儿子的情况:儿子学习、工作各方面都挺好的,可就是生活能力太差了;家里来了客人他也从不主动打招呼、让让座,顶多点一下头就到自己房间去了;平时都是饭做好了直接坐在那里就吃,也不主动帮帮手、学一学;对咱们俩的关心更别提了,像咱们出门旅游回来也不问问玩得怎么样……真是的。
后来老友想到,过去对孩子在成才方面关注得比较多,忽略了他的成人问题。他和爱人商量,今后得在这方面下点功夫了,于是两人在这方面开始做文章:除了说教以外,还尽量让他多锻炼,比如让儿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多到亲戚、朋友家串门聊天,也鼓励儿子把同学、同事带到家里来玩,大家一起包饺子等。在做这些活动时,父母俩有意识地讲一些礼仪之道,并告诉儿子如何聊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如何把话说得幽默点、让大家都开心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儿子大有长进。尤其让父母惊喜的是那次他们回老家一个多月,回来的时候儿子不但主动开车到车站去接,忙前忙后搬行李,回到家里连饭菜都给做好了。有父亲爱喝的五粮液、爱吃的酱牛肉;有母亲喜欢的鲜菇炒油菜、西红柿炒鸡蛋。菜虽炒得咸淡不均,但能吃上儿子做的饭菜,父母俩激动得不得了。
饭罢,儿子将碗筷收拾清洗干净后,与父母坐在沙发上聊天。说着说着,儿子又报出了一个惊喜:“最近刚交了个女朋友,一个单位的,有留学背景……”老友和爱人听后别提多高兴了。多年没摸儿子脸颊的母亲动情地摸着儿子说: “儿子懂事了!成人了,成人了!”老友在一旁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从老友的事例可以看出,培养孩子成人是很重要的,可有些家长往往将其忽略了。作为父母,辛劳是为什么?还不是让孩子早日成人!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更重要;再说了,孩子成人了,在成才方面也会跟着有长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啊!身为父母者,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