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2月10日> 总第801期 > 07 > 新闻内容
亲情暖心
刘国昌 杨平凡■图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0日  查看次数:  
  


  
  春节时老同学聚会,都爱聊聊各自的家庭生活。在最近的一次聚会中大家又说起了这个话题。
  有位同学说,我现在当爷爷了,每天很开心。我那小孙子顽皮,见到我就让我趴在地上当马骑。我哪儿趴得下啊!另一位同学说,你那算什么啊,有一次儿子儿媳加班,只好我去幼儿园接孙子。那小子一回到家就看动画片,看了一会儿要撒尿,我说你自己到厕所去。他不干,还让我到阳台给他拿尿壶。我当然不能惯坏他这毛病,可那小子不听,说着就要撒,没办法只好给他拿。大家听后,不禁哄堂大笑。
  看得出,这两位同学虽有无奈,但却充满着欢喜之情。何以如此?亲情使然。特别是“隔代亲”,尤其情意浓浓。
  亲情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由血缘关系而形成的情感历久不衰,相反随着时日的推移愈加浓烈。父母关爱儿女,儿女体贴老人;兄弟姐妹,乃至亲戚之间相互关心,使人们的关系更密切、感情更炽热。这种亲情,不仅维系巩固着亲人之间的联系,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益处。
  人生在世,需要物质的补充,更需要精神的滋养。精神滋养来自多个方面,读书、娱乐、运动等自不待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为重要。在交往中,沟通信息,交流想法,既道苦闷,又说欢喜,能使人的身心处于一种正常的循环状态。为何有些人总是郁郁寡欢?不是衣食不足,而是精神方面的匮乏所致。这些人迫切需要精神方面的慰藉,特别是需要来自亲人的温暖。有位老人说得好:人一老就想孩子们啊!现在不缺吃不缺穿,就是想和他们聚聚。此言可见一斑。
  然而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不少,但联系不多、情感不深;对老人的关心照顾相互推诿、做得不够;至于亲戚之间更是很少走动,久而久之,使亲情越来越淡薄。这种状况不仅造成孩子们的心理扭曲,还给老人的身心造成很大损害。广西有个家庭,三个儿子,但这三个儿子各自成家后谁都不愿意照顾父母双亲。每当过年过节就是老两口的伤心日,看到邻居家儿孙满堂热热闹闹,自己家里冷冷清清,两位老人的悲情骤生,最后竟卧床不起。是他们的衣食有忧吗?不是,他们缺的是亲情。没有亲人的安慰、没有儿孙的温暖,老人的心境怎么能好呢?
  不要小看了亲情的作用,亲情是人世间一种最珍贵的感情。这种感情犹如雨露一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它给人以慰藉、予人以温暖,使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贵在传递,因各种原因有的人与亲人相距较远,但一个电话、一段短信、一个贺年卡,能使亲人感到亲情所在。居住很近的人家更好办了,常回家看看,常一块聚聚,嘘寒问暖,互道关爱之情,甚至帮助做点事儿,使亲情保持温度。如此这番做下来,老人舒心,孩子高兴,自己也得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些东西没有变、也不能变,比如这亲情。
  时下有些人一门心思挣钱,置其他于不顾,显然是不对的。钱乃身外之物,再说了挣多少才是头儿?而亲情则是一种内在、永恒的情感。当你遇到困难时,它能给你力量;当你碰到挫折时,它能给你安慰,其力量是巨大的。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敬孝老人为人美”,这些箴言都为人们广为流传。人有缺点毛病不怕,怕就怕丢失了亲情。维护亲情、守住亲情、发展亲情,这是为人的基础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