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1月06日> 总第793期 > 08 > 新闻内容
中医如何看待“痒”
主持人:梁 冬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6日  查看次数:  

  梁冬有话说:

  《黄帝内经》上讲一个人如果得了病,刚开始可能会痒,然后会痛,再然后会麻,最后会痹,就是痹症的“痹”。

  人的神经,可以看成是很多条神经虫,就跟电缆一样。就一般来讲,神经系统开始反应的时候,神经就开始输送信号。

  比如,这条神经痒,它就会往大脑送“痒”的信号;那条神经痛,它就会送“痛”的信号;某条神经麻,它输送的信号就很弱了。但是如果某条神经已经痹掉,它就彻底无法输送信号了。

  痒只是人对神经信号的体会。现在有很多止痛止痒的药,它们是直接把电刺激阻断,你就不痛不痒了。但这些药制造了一个假象,就是说,问题其实根本没有解决。西医治病的时候,经常使用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痒感在身体里是很重要的,它是在提醒我们某个地方有状况了,是警示作用。所以,在没有判断出来究竟是身体的哪个部分出现状况以前,完全没有必要刻意制止痛痒的感觉。

  大家都知道,掏耳朵的时候会感觉很舒服。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痒这个动作本身,对身体就是一种刺激。它会造成血液的重新分配,就像针灸一样。

  一般痒的时候,大家都会本能地去抓挠痒的部位,然后它就不痒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血液分配过程。痒本身就是提醒我们,这个地方的血液循环不够,需要补充。所以中医对付痒,也是从调理气血考虑,包括运用药物、针灸的方法。

  旅游卫视《国学堂》每周六、周日23∶00首播,次日6∶19和11∶45重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