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1年01月06日> 总第793期 > 08 > 新闻内容
伤寒了反要泻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 罗大伦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6日  查看次数:  

  清代名医徐灵胎有天出差到扬州,路过姓倪的人家,家里的老爷子已经病危,家里人看病人已经不行了,就哭哭啼啼地开始准备后事了。

  船家恰巧看到了,可怜不过,就跟人家说:刚上去吃饭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徐灵胎,你们还不赶快求求,没准儿能活呢!

  晚上的时候,徐灵胎回来了,正要登舟,倪家的儿子拦住了他,“哀泣求治”。

  徐灵胎听完,二话不说,进了屋子来诊视患者。

  诊视的结果是,这个患者患的是伤寒,已成阳明腑实之证,应当用泻下之法,但是由于没有使用,结果邪热内炽,“昏不知人,气喘舌焦”。

  徐灵胎说:“这是大承气汤证啊,就用原方,不必加减!”然后提笔写了大承气汤的方子,告诉患者:“喝了一服药如果大便没有泻出来,就接着服,一旦患者泻了,就千万不要再服用了!”

  然后登舟,扬帆而去。当在扬州办完了事儿,回来仍旧路过苏州。这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巧的是,小舟仍然停在倪家的门口(不知道是不是船家故意的)。

  再看倪家老爷子,正扛着柴火干活呢,“其人已强健如故矣”。

     医理分析——

  大承气汤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药方,主要功能是通过泻下来清阳明腑实之邪热与燥结的。徐灵胎在记录这则医案时感慨,张仲景的古方,很多医生往往不会用,就是因为总不能踏下心来认真地阅读《伤寒杂病论》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