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 > 热点 > 正文

道德绑架?2岁白血病女童写病房日记

2015-08-13 09:48:18来源:扬子晚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这次,突然冒出来一个新鲜的“病房日记”,志愿者用2岁小患者的口吻来记录整个治疗过程,这在引起网友极大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质疑声,有网友认为这种方式就是一种炒作,是过分煽情,甚至涉嫌“道德绑架”。

“我很乖喔,尽管化疗过程很痛苦。每天到了扎针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不忍心看我,而每次的骨穿和腰穿打髂骨和脊柱,疼得我只有哭或忍着,嗓子哭哑过很多次。看到爸爸妈妈这样辛苦,虽然我还小,我也要坚强与白血病这大坏蛋作战,梦琪不怕你!我有超能力!我还有上帝派来的好多天使……”

“8月2日上午,我住进了北京陆道培医院,离家又远了。这期间,全国各地的爱心天使们不断给我送来祝福和安慰,谢谢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爸爸妈妈,如果我是幸运的吗?上帝是爱我的吗?我要加油,与恶魔战斗!”

“如此求助,合适吗?

有网友这样说:

“病房日记”涉嫌炒作,甚至“道德绑架”

然而,“病房日记”网络疯传同时,质疑声也不断出现,不少网友认为,成人模仿2岁孩子的语气来写这样的日记不合适。

记者查阅发现,网友们的质疑主要有,“用第一人称描述孩子的心理,本身就是一种虚构,甚至是欺骗”“救助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虚构这样一篇煽情的日记,是在博取大众同情”。有些网友还称,为了吸引公众关注眼球,炮制这样一篇日记,就是一种炒作,不仅会让大家反感,还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作者这样回应:

日记里每一处描写都是基于真实情况

面对着网友们的质疑,丁先生并不避讳。他告诉记者,撰写“病房日记”一开始确实有吸引关注的目的,“但是我们向网友保证,日记里每一处描写都是基于真实情况。”丁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其他志愿者获知此事后,首先赶到医院对情况进行核实。“我们反复核实了孩子真实的家庭状况,患病后治疗全过程,拍摄了病历单及相关证明材料,并拍摄、录制了很多治疗照片、视频。”

“比如日记里描写的孩子勇敢的段落,我们观察到孩子在扎针、输液过程中,没有像大家想象中那样大哭大闹,而是很坚强地忍受着,就像在说自己有信心跟病魔搏斗”“家人经常当着孩子面,收到各种捐助信息,看到父母说着感谢的话,孩子眼神中也流露出喜悦,像是她也在诉说着感谢。”丁先生还表示,更多的细节源自孩子家长的表述,“病房日记”的很多内容,实际是借着孩子口吻述说家长的心声。

丁先生表示,他们会实时更新孩子的治疗情况,有孩子家长及时公布收到的善款,志愿者们均不参与收集善款。目前,多名志愿者都参与救助孩子全过程,丁先生表示他们还要进行更加深入的“采访”,收集更多的细节。

孩子家长力挺:

看到“病房日记”,感觉就是女儿的心声

昨日,记者联系到患病女童父亲张崇力,目前,他和妻子正带着孩子在北京治疗。张崇力介绍,今年2月10日,女儿在徐州市儿童医院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当时还不到两岁。“刚到医院时,孩子就因为感染导致病情恶化,一个多星期不吃不喝,全靠打营养水维持生命,高烧不退,医生说能挺过两三天就是奇迹了。”

没想到,女儿的生命异常坚强,张表示,三天后孩子病情就开始好转。在后续的化疗中,孩子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但是一次次挺过来了,“志愿者写的‘病房日记’,我感到就是女儿的心声,里面的情节描写都能在我脑海里映射出画面。”张还表示,他并没有感觉志愿者的描述在“煽情”,“他们跟我聊得很细致,还观察了很多治疗过程。”

据了解,目前,孩子已经住院半年多,6个疗程的化疗,已经花光了张崇力一家所有积蓄,家里已欠下近10万元债务。孩子爷爷今年58岁,为了给孩子挣医药费,现在在建筑工地干体力活,孩子奶奶患高血压常年吃药。张崇力在家附近开挖掘机,因照顾女儿,也只能有一天没一天地上班。另外,家里还有一个8岁的儿子在上小学。

(运营:吴笑吟)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