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心理 > 正文

慢病患者精神心理问题多发,多学科融合机制亟需建立

2021-09-20 07:57:27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躯体健康与精神心理健康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医学与躯体相关医学也决不能孤立发展的,二者息息相关、互为依存、互为影响。” 9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刚,在第十四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上表示。

“躯体健康与精神心理健康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医学与躯体相关医学也决不能孤立发展的,二者息息相关、互为依存、互为影响。” 9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刚,在第十四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上表示。

\

王刚表示,伴随着慢性病发病率升高所带来精神心理问题也日益升高,同时精神心理问题反向影响生理疾病,两者之间互为依存。尤其是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情况尤为突出。

他以活动性炎症性肠病(IBD)为例介绍道,患者合并焦虑障碍的比例可高达75.6%。而男科疾病中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中大约10%-20%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另外抑郁障碍患者的ED风险增加了39%,所以关注IBD与男科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助于病人治疗与康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田龙主任也谈到:“在青年当中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显著增加,可以看到抑郁、焦虑、紧张等等这些心理因素是导致青年人群导致患病的主要原因。”

“因此慢性病患者更需要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帮助。”王刚说道,“特别是建立多学科专家与精神心理专家的会诊机制,搭建精神心理与多学科交叉平台,加强科研攻关,持续提升慢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性及生活质量。”

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组长,西京消化病院吴开春副院长介绍:“我们新成立了心理协作组,希望提高医生对IBD患者心理疾患的早期发现和专业干预,改善治疗结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从而减轻国家社会的经济负担。”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