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心理 > 正文

家长应该批改作业吗?教育界专家:学校和家庭要有边界

2020-11-04 10:46:45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江苏一位学生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 郝倩玉)江苏一位学生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家长群变成“压力群”

近年来家长群变成了“压力群”,引发许多家长的共鸣:有的是老师安排作业,有的是提醒家长课后辅导,有的是批评家长没改对作业......今年国庆前夕,一位学生的爸爸在家长会上突然情绪崩溃。由于他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被老师点名提醒后,突然失控大哭,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另一方面,面对家长群,老师的压力同样不小。有老师甚至感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北京一位中学老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自从有了家长群,家长就“轰炸式”回复,手机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感觉自己对手机产生了“恐惧”。

“家长群是方便家和校之间的联系,用得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用不好,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给家长增加了负担、或者群里出现一些不太好的言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马景林对健康时报记者表示,“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建群没有错,怎么使用这个群是关键。”

马景林校长表示,不可否认的是,确实会有个别家长在家长群里发表一些过当的言论,也会有一部分老师在家长群的使用上有不当的行为,给家长安排了过多的事务,但这些问题和家长群的建立是两码事。

批改作业是老师的职责

除了家长群里发布的各种信息,最令家长们头痛的可能就是老师通知批改作业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校长李有毅对健康时报记者表示,如果家长主动想要看一看孩子的作业,当然可以,但如果批改作业成为学校安排给家长的任务,是不妥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需要了解作业的功能是什么,一方面是学生写作业温故而知新,作业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老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李有毅校长说,当然,有时候学生做调研、查阅资料,这些可以跟家长讨论,寻求家长一些帮助,但日常学科的作业,还是应该由老师来批改。

“批改作业应该是老师职责内应尽到的责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应该让学生家长去承担这些事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单志艳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这件事从本质上涉及到了家校共育的边界问题。

“在中国,家长很多时候处于较被动的地位。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嘛,家长们大多都尽力完成老师交给家长的任务,努力配合学校。但这并不等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额外要求。像批改作业这样的事情,老师应该自己完成,或者教会学生自批互批。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单志艳说道。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边界清晰

单志艳解释道,学校和家庭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育人。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机构,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传道授业而育人。家庭教育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学校教育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承担,而家庭教育由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家长(主要是父母)来承担。学校和家庭各有优势,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完成育人任务。

单志艳认为,要想处理好家校关系,学校和家庭都要明晰自己应该管哪些,不应该管哪些。学校和家庭的关系就如太极图,一黑一白,边界清晰,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保持动态平衡。凡是与学校教育教学相关的事情,家长不能越位;凡是家庭应该承担的责任,学校不能代劳。像批改作业是学校职责范围之事,不可让家长来做;通过家庭生活进行个体人格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是家长分内之事,不能都推给学校。“边界意识很重要。缺少了边界意识,没有把握好度,则会引发很多越位行为。”

目前,已有多地教育局和学校开始“自立规矩”。山西太原教育局明确指出,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山东青岛市教育局提出要求,帮家长减负。河南省安阳市教育局则提示家长群要执行“八个禁止”,其中就包括禁止以让家长帮助检查作业、督促学习为名给家长布置任务。大连一幼儿园直接在家长群中设立9条规定,其中明确了老师和家庭沟通的时间,并特别说明,切忌在群中发送奉承拍马的内容。

家长群的初衷是搭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而不是两败俱伤的利器。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多一些互相理解,只有双方配合好,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支撑。

(运营:孙欢)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