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心理 > 正文

陆林院士:防治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医生需求将大增

2020-02-18 12:46:19来源: 健康时报|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后来几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都会配两三个精神心理科医生。总体算下来,外地支援武汉的精神心理工作者现大约有60人左右。”2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目前一线心理援助人员占比不大,等疫情进入后半阶段时则需要大量精神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援助。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后来几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都会配两三个精神心理科医生。总体算下来,外地支援武汉的精神心理工作者现大约有60人左右。”2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目前一线心理援助人员占比不大,等疫情进入后半阶段时则需要大量精神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援助。

“数据显示,汶川地震后有5%左右的受灾人群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汶川地震6个月以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达到了9.7%左右,美国‘911’事件后有20%左右的亲历者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而SARS两年后有10%左右的受灾人群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陆林院士表示,重大疫情或灾难发生后的一周到半年,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人会越来越多。如果有亲人因此去世,出现心理问题风险将有所增大。

陆林院士介绍,目前一线心理援助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辅助呼吸重症科医生预防患者出现情绪失控,并对出现情绪问题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例如,为出现焦虑、恐惧、绝望的危急重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方舱医院等医院的轻症患者疏导紧张和恐慌情绪、活跃治疗氛围。“精神科医生每天都要巡视,查看是否有需要心理干预的患者。他们还会活跃医院的氛围,比如带领患者跳舞、唱歌、打太极拳等。”陆林院士说。

此外,一线心理援助人员还需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很多医务人员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精神崩溃的现象,也会有一些支援的医生突然离开家乡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就需要精神心理工作者及时疏导。

“近日,北大六院网站开通了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义诊。社会上也有不少机构通过心理援助热线、网络咨询平台、发布科普材料等方式为大众和医务人员提供形式各样的心理服务。”陆林院士谈到,遇到了不良情绪,大众、医护都可以通过倾诉、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自我疏解,也可以向各地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通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

(运营:张爽)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