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慢病 > 心脑血管 > 学术活动 > 正文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什么最关键?五位院士来把脉

2020-06-10 14:58:37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张运院士在论坛上分享了新冠疫情下高血压应用RASI的影响。张院士指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可能增加心、肺、肾组织的ACE2表达

(健康时报记者 韦川南)现阶段,中国心血管防治什么最关键?2020年6月9日-11日,由北京医院、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11thCTSC)”在北京医院召开,本次大会设置的院士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韩雅玲;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中国科学院院士顾东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共同就“绿色用药、规范治疗、经典沉淀、启迪未来”的概念、意义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精彩论述。

韩雅玲院士:抗栓治疗是冠心病防治的基石
 

\

韩雅玲院士分享了中国冠心病抗栓治疗的最新进展与展望。韩雅玲院士指出,抗栓治疗是冠心病防治的基石,近年来,我国在冠心病抗栓治疗领域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但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心血管疾病高发率,对人种特异性的抗栓治疗临床证据以及自中国人群的高质量临床证据并不多见。

随后,韩雅玲院士在报告中还介绍了相关抗栓研究进展,包括OPT-CAD评分以及多项关键性临床试验。韩院士最后指出,我国的临床研究正在从模仿走向创新,未来将会有更多基于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数据来指导临床工作。

葛均波院士:重视泛血管老化及疾病的评估

\

“要把一个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从疾病的源头上来阻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预防危险因素,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我们健康中国的目标。”本次论坛上,葛均波院士指出,作为心血管专业的医生,不能忽视肾脏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等问题,因此,在2015年他就提出了泛血管医学的概念。

葛均波院士介绍,泛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是表现在不同血管床的同一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检测手段区别泛血管实际年龄和生物学年龄。

因此,他提出,需要重视泛血管老化以及泛血管疾病的评估,整合泛血管老化综合预测指标,建立《中国泛血管健康指数》,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张运院士:新冠疫情下血压管理要改变
 

\

张运院士在论坛上分享了新冠疫情下高血压应用RASI的影响。张院士指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可能增加心、肺、肾组织的ACE2表达,可能增强病毒与组织的结合以及病毒在人体中的扩散。

ACEI增加血浆缓激肽水平,增加咳嗽的发生率,可能加重肺部感染。对此张院士提出4点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血压管理建议。

一是轻型普通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考虑停用ACEI、ARB和利尿剂,改用CCB。

二是重症新冠肺炎合并高血压,应立即停用ACEI 、ARB 和慎用利尿剂,改用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和/或CCB。

三是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合并呼吸窘迫或神经血管性水肿,选择合适病例使用缓激肽BK2 受体阻断剂Icatibant。

四是已发生低血压的新冠肺炎高血压患者应停用降血压药物。

陈义汉院士: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加快房颤致病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

陈义汉院士分享了新房颤动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他指出,心房颤动(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者约40万。中国房颤患病率0.77%,年龄分组显示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据此估计全国房颤患者在1000万以上。房颤主要是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房颤的最重要也是危害最大的并发症之一是脑卒中,因此对房颤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与房颤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的探索也逐步展开,从而可以从更深层次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目前对房颤患者治疗方法在不断提高,新的药物、手术方式,尤其是导管射频消融等方式,但效果仍不太理想。

陈义汉院士指出,随着对房颤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进,将加快房颤致病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对房颤引起的基因表达特别是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改变、心肌结构的异常,其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会被更全面地掌握和利用,从而对临床治疗作出指导。

顾东风院士: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有助早期预防疾病发生
 

\

顾东风院士在本次论坛上指出,心血管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是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决定因素,同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病率上升,超重和肥胖增多,不合理膳食、吸烟、缺乏身体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持续流行,致使我国心血管病预防和管理形势更加严峻。

因此,顾东风院士带领团队牵头制定了《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主要就是为了指导我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作,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管理,加强个体自我风险评估的意识,早期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指南的实施将有助于指导我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推动主动健康观念的形成。通过广大医务人员对本指南的大力推广及公众的有效配合,将有助于减少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促进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

编辑:
\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