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2019年度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 > 平行论坛 > 正文

近2000亿健康管理市场如何管?三位大咖在健康中国论坛这么说……

2020-01-14 17:22:19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1月9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由美年大健康支持的“健康管理——AI助力精准体检”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讨论了健康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如何落地的具体措施。

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的规模,服务人数6个亿的体量,健康管理到底怎么管?健康体检到底怎么检?1月9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由美年大健康支持的“健康管理——AI助力精准体检”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讨论了健康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如何落地的具体措施。

郭清:健康管理不单是健康体检, 应是循环三部曲

国家卫健委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委郭清教授在主题演讲中首先肯定,过去十多年中国健康管理事业发展迅速,学科和专业发展也有很大的进步。预计到2020年末,市场规模可接近2千亿,服务人次数也将在当前的6亿人次上实现进一步增加。那么,接下来还要干什么?具体怎么干?

\
国家卫健委健康促进与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委郭清教授

郭清认为,从思想上首先要紧跟最核心的理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而说到怎么具体“落地”?郭清说:“健康管理不等于健康体检,而应当是不断循环的‘三部曲’。第一步是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第二步是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第三步是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促进。”

郭清指出,当前整个行业还停留在疾病筛查确立的阶段,还谈不上健康管理,接下来要往“全程”去努力,“三部曲”必须长期连续、周而复始,少一步没意义,做一次没意义,不循环没意义。

陈万青:癌症是个长期过程,我们有足够时间发现它!

虽然健康体检并非健康管理的全部,但在癌症的早诊早治方面的确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在演讲中传达了对于防癌体检的科学认知。

\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

陈万青说:“从接触致癌因素到癌症发病,将会历经二三十年的时间。大众应当认识到,癌症是长期进展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它。”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或有必要做癌症筛查?陈万青也指出,并非如此。从目前的数据来看,适合筛查的病种主要有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上消化道癌、肝癌。

陈万青强调:“只有评估为上述几类癌症的高危人群才需要接受癌症筛查。不要听信谣言,以讹传讹,而应积极了解相关知识,正确识别癌症‘警笛’,并及早就医”。

宁毅:健康领域需求大,资源缺 ,呼唤技术加持!

目前AI的应用范围可谓“从头到脚”。在某些领域甚至已经从“跟跑”提升为“并跑”,处在世界前沿水平。

美年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宁毅教授就对AI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给出了十分乐观的预测。

\
美年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宁毅教授

首先,需求巨大。根据我们的体检数据分析,真正符合健康定义的人群不足15%,甚至更低。

其次,资源紧缺。举例来说,我国有B超医生12万人,需要22万医生,缺口就达十万人。儿科、病理科、内镜科等各科室均面临相同困境,如果应用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在人才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提升诊疗效率。

宁毅介绍,AI就是用机器模拟人类思维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在健康领域则是基于对各类健康数据的汇集、思考、分析,进行更精细的个体分类,对疾病进行筛查、预测、预警及诊治。

\
目前AI技术的科研和应用

从应用效果来看,“低剂量螺旋CT影像智能识别肺结节”、“AI眼底疾病筛查”、“AI乳腺B超筛查”等研究结果表明,AI可以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因医生经验不足造成的漏诊、误诊。此外,AI大幅度降低医生的读片判读时间,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宁毅同时也指出,目前AI应用仍局限于以基因、影像为代表的相对静态的数据资源;今后,它将更多地利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社会生物等各类动态数据资源,遵循医学生物学逻辑,并在健康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据了解,美年在全国200余个核心城市拥有600余家医疗及体检中心,已成为全球规模领先的预防医学平台和健康需求入口。2018年美年健康为近3000万人次提供专业健康服务,预计2024年将达到1亿人次。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