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2019年度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 > 平行论坛 > 正文

如何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教育部取得了这些进展

2020-01-10 21:43:23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学生近视问题,不但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近视防控是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指标。”2020年1月9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聚力防控·视见未来:近视防控进校园”平行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指出。

(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 王艾冰)“学生近视问题,不但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近视防控是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指标。”

2020年1月9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健康中国论坛“聚力防控·视见未来:近视防控进校园”平行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指出。

\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做大会致辞

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核定了2018年各地近视率,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近视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问题,亟需全社会广泛关注、高度重视、行动起来,切实维护儿童青少年健康。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出台一年多来,教育部作为牵头部门,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了主体责任。教育部牵头,九部门联合建立了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并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进一步商请有关部门加入联席会议机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增加至13个部门。推动各省级人民政府从2019年起到2023年,在本省份2018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的基础上,力争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以上,近视率高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的省份每年下降1%以上。

二是出台了减负政策,强化了学校体育。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三十条”,针对近视问题开出“药方”,从源头落实近视防控。同时,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引导督促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

三是成立了专家宣讲团,推进了宣传教育。成立由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自2019年5月15日举办专家宣讲团首场宣讲以来,通过现场宣讲和电视台、电台、网络直播等方式,开展了900多场次宣讲,覆盖学生、家长、教师等5000余万人次。

四是加大了财政投入,启动了改革试验。2019年,新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1680万元。认定29个地级市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84个县(市、区)为近视防控改革试点县(市、区),推进改革试验试点,探索有效路径方法,培育典型经验。

五是提供了智力支撑,规范了市场行为。支持高校设置近视防控相关学科,30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69个高职院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招生4800余人。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和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监督检查,整治近视矫正市场乱象。

六是建立了考核制度,明确了评价导向。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部署,教育部牵头研制《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征求并采纳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意见,明确评议考核细则和要点,面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开展2019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评议考核办法正按程序报请国务院同意印发。

郝风林巡视员指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战略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的共同努力,也特别需要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合力持续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打一场“全民视力保卫战”,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

下一步如何继续做好近视防控的具体工作?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卫处调研员樊泽民分享了2020年的6项重点工作:要印发近视防控的考核办法;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增加至13个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加法”,让更多相关部门参与进来;要把2019年自然年度的近视防控工作总结好、向社会发布好;做好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试点县的总结工作;继续做好专家宣讲团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出版《中国近视防控2019年发展报告》;此外,总结好全国各地行之有效的近视防控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