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疫情下,入不敷出的公立医院

2020-05-10 18:37:50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医院入不敷出?在很多人眼中,觉得这个问题实在诧异。每次去医院,人满为患,又何来入不敷出一说。

\
《2020年2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来源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

然而,受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医院门诊量、业务量大幅下降,成为许多公立医院必须面对的现实。开源节流、高效运营、医护薪资、防疫支出……成为诸多公立医院院长当下头疼的问题。

尽管面临难题,危机背后却存生机。有专家提出,“这是一次难得的医疗改革的良好契机”,有可能弱化公立医院的趋利性,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重建中国医疗良性发展的轨道。

部分医院诊疗量下降超一半

\

“从2月到现在,每个月都是亏损的。”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顾永林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从1月16日开始,按照国家要求,医院执行停诊,一季度业务量下降了20%左右。

广安市地区经济条件不发达、地广人稀。四川省广安人民医院是广安市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辐射广安市地区的470万人口。2018年,该院门急诊人次80余万,出院人次7万多,手术台次3万多。

“2月份部分门诊停诊,控制收治病人,3月中旬逐渐恢复门诊后,但是病人也是非常少。”顾永林介绍。

受疫情影响,医院不敢接诊太多病人,病人也不来医院就诊,病人减少是许多医院普遍面临的现状。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2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显示,受疫情影响,2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同比下降近4成,全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达1.2亿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锐减47.1%。

其中,影响最甚的是三级医院,诊疗人次达到5534.8万,同比下降了51.8%。此外,基层医疗机构情况也不乐观,2月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为1.1亿人次,同比下降21.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数0.4亿人次,同比下降22.6%。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数0.7亿人次,同比下降15.5%。

“疫情影响下,病人数量下降,医院医疗收入减少,正常运营就会受到影响,现在许多医院日子都比较难过。”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院长陈拥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小一点的医院两三个月没有病人,就很难维持下去,大一点的医院,维持情况会相对好一些。

财政补贴优先,医院入不敷出

医院收入主要来源财政拨款和医院营收,而由于财政拨款较少,医院运营成本、人力成本全部来源于医院自收自支。

南方医科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从2013年至2015年,广州市64所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助占医院总收入比例一般都在8.00%以下。而顾永林介绍,他们医院运营成本占总收入的8%~12%。其中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38%。

“以我们医院举例,15多年来政府财政拨款一直都是每年近500万。”陈拥军告诉记者,现在500万在一个拥有3000多名职工的中心医院连一年医院职工医保支付额度都不够,医务人员的工资和绩效主要依靠医疗收入发放。

“我们现在就是寅吃卯粮,吃老本。”顾永林介绍,为了给医务人员发工资以及防疫补贴,就人力成本支出该院上个月已经补贴近2000多万。

没有营收,拿什么给医护人员发工资是大部分公立医院院长头疼的事情。

大部分医院入不敷出,有的医院寅吃卯粮、挖东墙补西墙,有的医院甚至出现发不出职工工资的情况。

据《健康界》报道,94.1%的医院在疫情期间出现现金流同比下降,其中76.6%的医院下降幅度超20%。据北京三甲医院一名外科医生透露,在所有的择期手术暂停之后,他从2月份开始就没有收到任何奖金,直到4月份开病房后,他才将有奖金收入。

健康时报记者采访多位上海的多位医生,他们表示2月份奖金只能拿到平时6成,3月份是8成左右。

“虽然医院停诊,但医生和护士的薪资水平不能降幅过大。”陈拥军介绍,2月份全院医生工资、绩效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抗疫补贴按规定另计。当然,在特殊时期,职工绩效就不能按照原来方案计算,否则绩效水平会大幅度下降,不利于抗疫工作,不利于医疗队伍稳定。

和遂宁市中心医院一样,重庆市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市康复医院等也都是正常给医护人员发放工资。

北京市康复医院院长席家宁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疫情期间,为了不让医护人员有太多悲观情绪,工资绩效都是要正常发放,工资也许会有所波动,但在大家可接受范围内,而且公立医院许多医生有编制,人员流动、人才流失现象比较少。

医院开源节流找出路

除了人力成本外,新增的防疫成本支出让许多医院“雪上加霜。”

“国家要求防疫工作、医院正常运营两手抓。”陈拥军表示,但压力很大。防疫物资都是耗材,这是一项新的成本支出。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这样的情况下,支撑一两个月还可以,如果一年两年,医院运营将非常困难。

重庆市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任红也坦言,如果长此以往,谁都没办法维持医院正常运营。

除了实力雄厚的大型医院外,许多医院已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我们得到上级支持,给我们一定拨款,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席家宁介绍,如果没有政府拨款的话,医院会比较困难。

除了政策扶持外,根据患者需求,大力扩大某些科室规模,从而促进医院增加收入。

“疫情期间,我们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和肿瘤科等工作量不降反增了。”陈拥军告诉记者,原因是受疫情影响,这些患者从省级医院回流到市级医院,因为我们医院完全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对这样的科室,如果医保加以政策引导,即方便患者,也节约医保资金,还会增加医疗收入。

此外,大力发展线上问诊、社区义诊也成为许多医院的选择。健康时报记者在采访上述4家医院院长时,为了扩大医院营收,他们都提到要加大线上问诊的建设,疫情防控常态化,线下问诊受到限制,开展线上问诊的需求非常急迫。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建议,医院可以重新调整医生门诊坐班情况,在门诊量下降的情况下,让医生到社区义诊,这样就保证了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5月份以来,广安市人民医院和遂宁市中心医院门诊逐渐恢复,达以往同期80%左右,但是两家医院的院长仍然忧心忡忡。

他们认为,防疫常态化,医院预约挂号,门诊量很难如往常一样,此外,前几个月的亏损,需要靠后面几个月业绩增长才能弥补亏损。

为了缓解短暂的医院运营困难,顾永林在接受记者采访后将会参加医院会议,群力群策、共同商议,如何促进医院高效运营、是否需要向银行贷款、如何加强内控降低成本、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

一场全国医改的新契机

在学者看来,从宏观层面,进行一场医疗改革,不仅可缓解时下危机、也能促进我国医疗体系更好的发展。

“一直以来,公立医院就是靠做量,做大规模来营收,医院有营收的压力与任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表示,所以一直以来,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患矛盾非常紧张。

“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大部分医院很难做到人满为患的状态,无法做量可能还要面临生存问题。”李玲教授认为,既然现状已经如此,那我们不妨转变思路,进行新的尝试与实验。

这十几年的医改探索中,“公立医院”+“全民医保”带来一定的效果,但不如这次抗疫中,免费医疗和财政兜底给老百姓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次疫情也是一次成功的免费医疗社会实践,让我们看到免费医疗是可行的。

“免费医疗不是看病不花钱,而是支付方式的改革。”李玲教授说,改革可以学习福建的“三明模式”。

李玲介绍,三明模式就是把医保、医疗、医药联动起来,改革的重点是改政府,把所有医保的钱整合起来,统筹到市里,政府把三个保(新农合、城居保、职工医保)组合在手上,用医保的钱直接支付医生的工资和医院的运行。

医生工资按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考核制度发放,并非医院营收支付,这样让好医生拿到好收入,回归医生救死扶伤的本色,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三明市医改最核心的是真正落实政府办医和管医的责任,强调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治理,同时理顺了公立医院院长和医生激励机制,并且同步推进多项改革措施,政府从一个被动的所有者变成了积极的所有者。

因此,李玲教授认为,此次疫情下,推广“三明模式”才是真正“治本”。而这需要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努力,并非仅靠医院就可以完成。

2019年11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通知》要求,2019年12月底前,各省份要结合实际制定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深化改革方案。

时至今日,河北省、山西省、广西省、北京市、四川省、陕西省等多个省份已下文,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