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李兰娟团队:新冠病毒出现19个致病性新突变

2020-04-21 14:29:52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2020年1月22日到2020年2月4日之间,研究人员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身上分离了病毒。这些患者年龄从4个月到71岁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过武汉接触史。对11份病人来源的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超深度测序,并且同GISAID数据库的1111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这11位患者分离出的病毒共有33个突变,其中19个是首次发现的新突变。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孔天骄)“新冠病毒已经出现了能够影响致病性的突变,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有必要把这些突变纳入考虑。”4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团队在预印本medRxiv上发布了新论文。

\

预印本medRxiv发表的研究

2020年1月22日到2020年2月4日之间,研究人员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身上分离了病毒。这些患者年龄从4个月到71岁不等,其中10名患者有过武汉接触史。

对11份病人来源的病毒分离株进行了超深度测序,并且同GISAID数据库的1111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这11位患者分离出的病毒共有33个突变,其中19个是首次发现的新突变。

“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症状表现非常复杂,还与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该研究也充分体现出自然界中病毒具有突变这个普适特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喻成波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研究人员在48小时和72小时检测发现,病毒载毒量越高,细胞的病变效应和死亡率也随之上升。

“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理论,适者生存法则,病毒在适应身体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它要生存下来,需要在体内变化,适应体内环境,也是病毒突变与身体免疫系统博弈的过程。”喻成波介绍,尽管这项研究,只纳入分析了11个病人分离的病毒,但意义非凡,还是观察到了丰富的变异多样性。这表明新冠病毒株的真正多样性仍被大大低估了。

该研究告诉大家,病毒一定会不断变化才能在体内生存,突变发生的越多,越难防控,防控策略需要调整,所以人类在病毒发生大范围突变之前,要需尽快把它控制减少人类的损失。

在药物和疫苗研发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到病毒累计突变的现实情况,考虑周全,以免研发疫苗覆盖谱偏窄,假如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变异覆盖的大致范围,可能会出现研发疫苗上市后面临免疫失效的情况。

(运营:韦川南)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