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卢世璧院士逝世!回忆跟他最后相处的日子

2020-03-29 14:37:4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亮口述健康时报记者张赫整理)2020年3月28日,周六,所有的工作还在围绕疫情。晚上,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我国骨科界的一代传奇--卢世璧院士逝世,享年90岁。惊愕半天,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亮口述健康时报记者张赫整理)2020年3月28日,周六,所有的工作还在围绕疫情。晚上,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我国骨科界的一代传奇--卢世璧院士逝世,享年90岁。惊愕半天,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和卢院士认识其实时间并不长,严格说只有一年。自己收藏和研究结核病有关的资料,发现在20世纪20-30年代,北平的结核界有个响当当的人物—卢永春医生。他开办多家疗养院,为结核病人带来治愈的希望,是我国近代结核病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但史料有关他的信息非常少,也不太准确。一直想研究他对结核防治的贡献。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他的儿子就是卢世璧院士。和卢院士素不相识,想拜访他有可能吗?通过好朋友马远征教授联系上卢院士,没想到很快得到回复,到他家里见面。

2019年4月8日,来到卢院士家里。卢院士行动不是很方便,听力也不太好,但兴致很高。我随身带了两本有关卢永春医生的资料,其中一本是卢永春医生签字、撰写的《痨病论》。这本书也是30年代全国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结核专著之一。

当看到这本书时,89岁的卢院士眼里含着泪水,对父亲的感情和怀念在那一时刻真情流露出来。我们聊到了他父亲的生平,他父亲来北平工作的背景,聊到了他父亲开办的多家疗养院,也聊到他父亲的英年早逝。尤其是聊到了西山平民疗养院,这个邓颖超同志曾经治疗的地方。在卢院士的客厅显著位置,摆放着一块砖头。这是西山平民疗养院拆除后留下的唯一痕迹,被卢院士珍藏下来。从这里也能看出他对父亲的思念。

\

卢世璧院士观看卢永春医生撰写的《痨病论》

\

卢世璧院士介绍他父亲的情况

\

卢院士珍藏的西山平民疗养院的建筑砖头

卢院士对这次见面非常重视。他亲自撰写有关材料,包括文字和照片,并刻成光盘送给我。在交谈中,卢院士很随和,一点也没架子,完全不像我们刚刚认识、年龄跨度40岁的两个人在聊天。不知不觉谈了两个多小时,对卢永春医生的形象一下子就鲜活起来,同时也对卢院士充满敬意。在这一时刻,我忘记了我眼前的,是一位院士,是一位新中国的骨科开拓者,而是一位慈祥的老者,一位对父亲充满感情的儿子,一位忘年交。

\

图4卢世璧院士全家福(前排年幼者为卢世璧)

那次见面后,我很快写出来一篇文章《壮志未酬留青史--记我国近代结核病防治先驱卢永春》,并请他审定。卢院士一字一句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文章发表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年第10期上。文章发行后,我特意给卢院士寄了一本。卢院士对文章很满意,认为是了却了他多年的一桩心愿。并鼓励我继续在收集、研究结核病历史的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从此,我和卢院士开始了忘年交。过节,我们微信祝福;历史事件,我们微信沟通。原本想春节去家里看望老人家,不想新冠疫情导致没法前往。2020年3月18日,我筹建的结核病网上历史博物院即将开馆,我特意发微信,请老人家有时间去网上博物馆看看。平时回复及时的卢院士这次没有回复。我想可能老爷子最近忙,等过了这段时间一定去家里和老人家再好好聊聊。不想,等来的,竟是今天老人家仙逝的消息。我再也不能听老人家讲过去的历史,不能和老人家舒心的聊天,不能和老人家分享我收藏的喜悦和体会。遗憾!痛惜!悲痛!

卢世璧院士一路走好。老人家一路走好。

相关阅读:卢世璧,1930年7月8日出生,湖北省宜昌市人。195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学院。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他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人工关节的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首先开展了火器性神经损伤自体神经束间移植术及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研究;研制了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并应用在临床;首创脊髓后根切断对不同方法修复神经后,神经错接率的定量观察;首创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弯;第一个研制成功国产CPM机;首先采用微波热疗治疗骨肿瘤;在国内最先建立冷冻干燥骨库等。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