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没特效药如何战胜病毒?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工作60天的护士这样说

2020-03-23 16:05:36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在疫情来临之时,我们医务工作者都变成了战士,和病毒短兵相接。但是坦率地说,作为“战士”的我,也害怕,也焦虑。最初,刚刚到达武汉,很想快点投入到战斗中,但是很快,上班变成了让我很焦虑的事情。

针对新冠肺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那临床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是如何战胜病毒的呢?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徐筠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们一线临床做的更多的还是支持治疗,我们只能慢慢地等待,等待患者自己去战胜病毒。其实真正的勇士是每一个患者,他们自己在战斗,我能做的只是照顾他们,提供给他们“武器”,不断地鼓励他们,期待他们凯旋。

\

徐筠正在为病人做治疗。医院供图

记得小时候的作文,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时光飞逝,光阴如梭。而如今,我觉得形容再恰当不过的就是这两组词了,来武汉,今天是第60天!在过去的60天里,从焦虑中感受到了动力,从煎熬中收获了爱心,从等待中看到了希望。

1月24日,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告急,还在工作岗位上的我接到通知后匆匆出发。当时是寒风腊月天,身上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妈妈怕我冻着,还在行李箱里塞了两件高领毛衣和三套保暖内衣,保温杯里灌好温开水,叮嘱我有时间一定要多喝水。声声叮嘱,犹记在耳。

在疫情来临之时,我们医务工作者都变成了战士,和病毒短兵相接。但是坦率地说,作为“战士”的我,也害怕,也焦虑。最初,刚刚到达武汉,很想快点投入到战斗中,但是很快,上班变成了让我很焦虑的事情。

每一次上班虽然只有4个小时,但是这4个小时是从穿好防护服走上岗位开始计算。我并不害怕武汉初春寒冷的夜路,也不担心自己翻班错乱的生物钟,让我焦虑的是厚重的防护服,每次穿它,都会让我觉得透不过气。

还有,更让我觉得压力大的是患者,在这里,医患关系倒是很和谐,只是“新冠”太凶猛。我所在的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负责支援的是武汉金银潭医院,这里都是确诊的重病号,每一次上班都是挑战,使得我不得不利用本来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去充电,去做好准备,因为我害怕看到他们离开。

在这里工作强度虽然比较大,但我不曾觉得煎熬,直到2岁的儿子生病住院。来到这里的第33天,2月26日,我听到儿子生病后,心就开始提到了嗓子眼,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问儿子好点没有,但是儿子一天天的不见好,最后还是住院治疗。视频中看着他的小脸,坐在医院的病床上,我的心都在滴血,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儿子身边把她抱在怀里。如果说我在武汉算是在做好事,那么我希望这所有的福报都能回报在儿子身上。当然,最后小东西在同仁们悉心治疗下,慢慢好转,我也算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我不知道怎么感谢那些治疗我儿子的医生护士,既然自己也是其中一员,那就更努力的工作吧,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新冠”这个凶狠的“敌人”,目前还没有特效药,我们一线临床做的更多的还是支持治疗,我们只能慢慢地等待,等待患者自己去战胜病毒。其实真正的勇士是每一个患者,他们自己在战斗,我能做的只是照顾他们,提供给他们“武器”,不断地鼓励他们,期待他们凯旋。

终于,等来了好消息,许多地方陆续迎来了“0”新增,不少医疗队也已经陆续从武汉撤离,这意味着我们的战斗离最终的曙光已经不远了。

过去的60天对我而言,是一段特别的经历,过去的60天里,我在武汉熬过了寒冷的冬天,看到了武汉2020年的第一场大雪。现在,每天上下班的小路边,各种植物都冒出了新芽,我也脱下冬装,换上春装,和所有还在武汉同疫情战斗的医护人员一同感受武汉充满生机的阳春三月。(据徐筠日记整理)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