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任璇)3月21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例“特殊”的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7岁的程某3月11日从美国出发,经香港转乘国泰港龙航空KA900,于12日抵京。出机舱前测量体温、询问身体状况无异常,经海关检疫健康筛查并再次测量体温无异常,当日由朋友接至昌平区龙泽园街道首开智慧社小区进行居家隔离。
但3月13日,程某出现发热,14日上报社区,转运至定点医院就诊,14日、15日、17日、18日四天咽拭子检测,结果都为阴性,19日痰标本检测则为阳性,20日确诊为重型。
为什么会经历五次检测才确诊?
“我们在病毒检测的过程中发现,痰标本的阳性率比咽拭子的阳性率要高很多。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它是比较‘喜欢’呆在下呼吸道的。”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盛国平解释说,病毒在上呼吸道停留的时间很短,主要侵袭下呼吸道细胞。比如肺泡细胞,病毒进入这些细胞,会引起炎症渗出,肺部局部就实变了。所以从下呼吸道咳上来的痰液,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就高,而鼻咽部这类上呼吸道采样的阳性率就相对低一些。如果能够做气管镜,用肺泡灌洗液进行检测,阳性率可能更高。
痰标本检测虽然准确一些,但盛国平表示,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有咳嗽咳痰症状。
2月23日在medRxiv预印本平台上发表的一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涉及54例病例的文章也指出,与咽拭子样本相比,通过痰液样本进行2019-nCoV检测更准确、便捷。
关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梁连春也曾在3月18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谈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通过采集患者咽部、痰液、肺泡灌洗液等呼吸道的分泌物样本,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核酸。
但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患者感染时间,以及样本采集、试剂质量、实验检测等因素有关。主要影响因素,一是标本采集的时机问题,患者发病早期,体内病毒量少,不易检测发现;二是呼吸道标本采集部位、采集量、保存方式和时间等;三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因此,对临床高度疑似的病例,通常需要反复采集呼吸道标本,采用2种及以上试剂检验或验证,或进行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检测等方法,综合判定后作出诊断。
盛国平提醒入境人员,现在国外疫情严重,管理也没国内严格,对于是否有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可能也无法追溯。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一般是3-7天,重症患者可能一周的时候就出现呼吸困难了。所以,建议入境的人员如有发烧、咽痛、乏力等症状,即使一点点的症状,也最好到医院去拍一个肺部CT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