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钟南山传》作者叶依:我眼中的钟南山

2020-03-15 19:54:51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你看我这么忙,不可能再拿出那么多时间,去给另一个人重新讲一遍生平过往。”这是叶依2008年去广州给钟南山院士做传时,钟南山给她讲的话。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赫 王艾冰)“2019年底,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还能再次站到一线。”《钟南山传》作者叶依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我这一生能碰上钟南山院士,是我的幸运。”

叶依与钟南山院士的缘分始于2006年的两会,2008年她得到钟南山书面授权,成为他唯一指定传记体作品的作者。到今天,她已经连续出版了6本关于钟南山的书,第7本《你好,钟南山》也即将付梓。

\

叶依/摄

“临时接到去武汉的通知,赶时间坚持乘坐餐车票”

“接到去武汉的通知时,钟院士在深圳整整开了一天的会。接到通知他马上就要订机票,但是最近一班飞机要到晚上8点,钟院士说等不了了。”叶依介绍,钟南山院士当即说定高铁票,但是,最近一班的高铁是无票,只有餐车票。

“钟南山院士回答,餐车票有什么都行。” 叶依介绍,随后,铁路局的人发现是钟南山的时候,坚持要给钟院士协调商务座,但是他坚决认为,大家都很不容易,这是春运的高峰期。不要惊动别人。

叶依说,从广州到武汉的高铁需要4个多小时的车程,上车之后,乘务员过来说,“您看您坐在这,我们觉得非常过意不去。”钟院士回复说,“不要紧不要紧。”

“钟南山院士的家人知道他去武汉之后,虽然非常担心,但还是全力的支持他,因为他们都非常认同他的选择,也特别明白他的选择。”叶依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只要钟南山在广州,只要他不进家门,他的夫人李少芬就会一直等着。

“两位老人仿佛已经达成了一致,一生都在为别人做贡献。”叶依说。

“作为一名医生,救人已经跟他的生命捆绑在一起”

“钟院士一直把救治病人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救人就像跟他的生命捆绑在一起一样。”叶依介绍,跟钟南山院士相处之后,她体会到,在他的生命中,治病救人就是他下意识、自觉的行为。

叶依说,“钟南山院士的一言一行都是医学、治病、民生,这是他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因为他觉得生命就应该这样呈现。”

“精神支撑着他的身体,长寿为志存。”,叶依介绍,“84岁的钟南山依然坚持每天健身,他家里边有专门的一个房间,摆满了各种健身器材。了解钟南山的人才知道,他健身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他是为了给自己的身体充氧,为了能更好的工作。

叶依曾经问钟院士,是否自己有一天因为累倒了,才会停止工作?钟院士的回答是,“可能的。”

叶依告诉记者,不到这个份上,钟南山院士是不会罢手,不会休息的。“他已经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医学事业,他的父亲钟世藩就是这样的人。”

钟世藩最后病重的时候,钟院士问父亲,病情都这么严重了,为什么还要工作呢?钟世藩说:“那我总不能等死吧。”就这样,钟南山院士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坚持让人把他的实验仪器拿来,坐在病床上,做了自己的最后一次实验。这一幕永远的刻在钟南山的心里。

“遇上钟南山院士,值得我用生命去追寻他的精神世界”

“钟院士在我的心里就像神一样的人。”记者问起叶依和钟南山院士的关系的时候,叶依说。

“你看我这么忙,不可能再拿出那么多时间,去给另一个人重新讲一遍生平过往。”这是叶依2008年去广州给钟南山院士做传时,钟南山给她讲的话。

“那时候钟南山正在出诊,当时他正在面诊一个辗转了很多医院都无济于事的重症病人,已经72岁高龄的钟南山弯腰把病人放在诊断床上。”叶依说,她看到用钟南山院士用自己的胳膊扶着病人的后脖颈,慢慢的把老人放平,把衣服给他抚平,再帮他把鞋脱下来。

“这是一个非常连贯且熟练的动作,那一刻我的心一下子就感动了。”叶依说,“我这一生,能碰巧遇上钟院士,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生命中永远不能放弃的大事,如果放弃了,我跟自己无法交代。”

叶依告诉记者,“钟院士就像我精神世界里的一个提示,他足以让我拿出生命的力量去追寻这个价值。”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