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正文

上海儿童确诊病例清零,“没有妈妈的隔离病房”治愈率100%

2020-03-13 17:15:54来源:健康时报网|分享|扫描到手机
阅读提要:上海市已实现新冠肺炎确诊儿童病例清零。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尹薇)3月13日上午,随着1岁10个月和10岁的两名新冠肺炎确诊患儿痊愈出院,儿科医院收治的11例儿童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全部出院。这意味着上海市已实现新冠肺炎确诊儿童病例清零。

自1月19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儿以来,经过近两个月的共同战“疫”,共有11例儿童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其中6例男孩、5例女孩,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仅7月龄,多为家庭聚集病例。在儿科医院传染科医护人员精心照护下,无一例患儿发生病情恶化,治愈率100%。

\
徐虹书记(前右一)和曾玫主任(前中)、夏爱梅护士长(前右二)全体医护人员欢送兄妹俩出院。袁婧摄

全家9人8人确诊,一对一个体化方案 新冠患儿精准治疗

2月14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了这对确诊患有新冠病毒的兄妹。这对兄妹全家9人中有8人确诊,属于典型的家庭聚集性感染病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感染科主任曾玫医生表示,新冠病毒早期中期的传染性非常强,目前确诊的患儿中大多是家庭聚集病例,家长感染新冠病毒后再传染给孩子,“从预防角度来说,成人首先要注意个人手卫生,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从成人角度阻断孩子被感染的可能性。”

兄妹俩经过评估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没有肺炎。作为传染感染性疾病专家,曾玫教授和她的团队为患儿们制定了一套精简又适宜儿童的治疗方案:对于非重症的儿童患儿均给予口服对症治疗,根据患儿依从性给予中成药辩证治疗,非重症病例无需抗病毒和经验抗生素治疗,常规筛查流感,避免经验过度使用奥司他韦,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干预。曾玫教授坦言,“全新的病毒并不可怕,我们善于找规律。”从所有治愈患儿情况看,儿科医院传染病团队这一套个体化适宜儿童的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没有妈妈的隔离病房 ,护士团队穿着隔离服耐心剥虾照护“小吃货”

没有家长陪护下的治疗和照顾新冠传染病患儿,十年来第一次经历。夏爱梅护士长透露,24小时待在病房里,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安排陪护和治疗方案,一两岁的小宝宝需要24小时一刻不停的照顾,大孩子则需要操心生活细节和心理变化。每次费时费力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就要连续几个小时不吃不喝。长达几周的住院时间,医护人员和患儿们都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

比如1岁多的妹妹刚来时,对陌生环境非常抗拒,医护人员一靠近她就哭。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效,直到听妈妈透露妹妹最喜欢吃虾,传染科护士长夏爱梅立即联系营养科准备虾:午餐时分,穿着隔离服带着两层手套的护士耐心地在病房里剥着虾,终于把情绪低落的妹妹吸引来了,自此妹妹的心也打开了,不但喜欢粘着病房里的“大白”妈妈,还恢复了小吃货本色。

每天24小时留在负压隔离病房的一尺三寸地,对好动的小患儿是考验,护士王佳丽把女儿的漂亮头绳带来病房,每天给妹妹扎造型各异的辫子。酸奶、水果、小零食……护士们把自己的加餐往隔离病房里送,医院还准备了各种画笔和纸,一时间,病房里也因为孩子们的画作变得多彩起来。大白妈妈们在防护服上画上卡通图案,鼓励不因其他小朋友出院而失落,想尽各种办法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些色彩。

\
大白妈妈在病房里耐心照看兄妹,陪玩。上海市卫健委提供

下一阶段不松懈,新阶段加入翻译团队

儿童病例清零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曾玫教授提醒,但目前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仍不能松懈,不能麻痹大意,大家还是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针对近期当前海外疫情发展迅速的情况,医院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语•疫”线上多语翻译服务队合作,并提供专业指导,24小时为战疫一线和就诊患儿提供翻译服务。

“值得欣慰的是,这场抗击新冠的战斗中,我们的医护人员零感染,而且没有一例患儿病情转为重症。”院长黄国英教授表示。“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传染病救治队伍和全院员工得到了锻炼,曾玫主任和夏爱梅护士长在战疫一线火线入党,全院多位同志递交入党志愿书。在下一阶段儿科医院仍将做好各项工作,做到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党委书记徐虹教授表示。

网友评论

  • 微信

    因专业而信赖

  • 微博

    微健康,随时随地不随意

  • 手机报

    轻松看健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